“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卑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朱厚煒肅然道:“白居易的這首詩想必諸位愛卿耳熟能詳吧,王莽是儒家子弟吧,西漢滅亡和武將無關吧,正統的名教讀書人篡漢自立新朝,恐怕諸位想為他洗白也沒那麼容易吧。”
王瓊沒開口,因為沒法開口,因為這是事實啊,鐵證如山,如何反駁?非要反駁,那就不是強辯而是狡辯了。
身為儒家子弟,強辯可以,但是狡辯,委實丟不起那人,更何況前面辯大秦的例子在先,已經讓王瓊老臉丟了一些,這個時候要是抓不到天子話裡的漏洞,王瓊基本上不會開口。
“至於東漢。”朱厚煒想了想笑道:“都說西漢亡于軍閥混戰,可這些軍閥難道都是武將?劉表、孫堅、曹操、袁家兄弟誰不是皇帝任命鎮守地方,帶天子牧民的官員?
而且西漢為何會有軍閥混戰,根源是在黨錮之禍!是宦官、外戚、官員乃至儒生爭權,也正是因為黨錮之禍,這才有了黃巾之亂,若非黃巾之亂,何來軍閥混戰!”
王瓊嘴角動了動,依舊沒吭聲,二楊依舊裝死,擺出一副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不動的架勢。
“盛唐強盛一時,卻因安史之亂而走向衰落,然而真正讓大唐徹底走向衰亡的是黃巢起義,而黃巢起義的根源在於沒落腐朽的統治,是宦官當權導致民不聊生,是長達四十年的牛李黨爭,而黨爭實際上才是大唐滅亡的最大推手!
朋黨之間互相攻訐,朝廷派系針鋒相對,在這樣的環境下,兩黨想的只是如何才能徹底幹掉對方,誰有心思把心思花在治國之上。
朝堂不靖,地方上官員沒有約束,只會變本加厲的去盤剝百姓,正所謂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大唐到了末期,就算沒有黃巢也會有李巢、馬巢!
朱溫篡唐自立,他是武將不假,但是他不是大唐的武將,是逆賊黃巢的部將……”
關於唐滅亡的深層次原因自然不會像朱厚煒說的那麼簡單,他只是說了一個大的方向罷了,就是將唐由盛轉衰的原因歸結於安史之亂,將大唐走向末路的原因歸結於黃巢,而黃巢起義的根本則在於牛李黨爭。
這個立論或許未必能站穩,也就是王瓊還是有可以反駁的地方,但是王瓊似乎突然間轉變了心態,從一開始的接連跳腳,到現在沉穩如山。
這才是一位儒者該有的修養嘛。
雖然朱厚煒很有激辯的興趣,不過這老傢伙裝死,他也樂的不浪費口水,不過王老頭之所以不開口,想來也是因為即便開口,作用也不大。
因為牛李黨爭導致大唐徹底走向衰落,是不爭的事實,不管你怎麼辯,這兩位儒家大臣就算不是罪魁禍首也是難辭其咎,所以沒什麼好辯的。
“至於前宋。”朱厚煒臉上笑意更甚了三分道:“有鑑於趙匡胤陳橋兵變的先例,故而大宋對武人防範甚深,功勳卓著的狄青被文臣排擠,最後鬱鬱而終,一心想要收腹北境的岳飛被秦檜所害,最終屈死於風波亭……”
楊廷和眼皮子抬了一下,似乎想插嘴說說這段公案。
秦檜是赫赫有名的奸臣,這一點無需贅述,可之所以說這段歷史是公案,是因為大家都知道秦檜只是背鍋俠,真正要岳飛死,該為岳飛死背責的理當是宋高宗趙構!
但是儒家不可能讓趙構背責,因為儒家之所以能在朝堂上根深蒂固,之所以能讓一代代王朝,一位位君王任用儒家文人治理天下,其根源就在於儒家是維繫君權神授的關鍵,對於君權的正統性向來也是不遺餘力的去維護。
除非實在是沒辦法。
比如文人最好的時代就是前宋,然而就算在這個群星璀璨的時代,士大夫也沒辦法去抹去太祖和太宗身上的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