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興學,以開民智,凡六至八歲孩童,不論男女,皆須入學,家有適齡孩童不入學者,不論緣由,賦稅皆增一倍……”
南直隸秀才範博一字一句將告示唸完,圍觀的百姓徹底炸了鍋。
“真的假的?”
“這是皇榜,估計不太可能是假的吧?”
“皇帝真是聖君在朝啊。”一名老童生涕淚俱下道:“開啟民智,如此手筆,古往今來,何曾有之啊。”
“可這皇榜上說孩子到了六七歲就必須入學,不入學就要繳納雙倍賦稅?”
“你這人怎麼這般不知好歹。”老童生斥道:“此乃皇家天大的恩德,你家中若有孩童憑什麼不送去就學?難道非要你子子孫孫和你一樣在地裡面刨食,還吃不飽穿不暖的艱難度日?”
“可是束脩……”
“束脩?”老童生怒了:“你到底有沒有好好聽榜文?榜文上說的清清楚楚,民生艱難,天子興學,為不使民增負,故男童鄉學和縣學免束脩五年,女童鄉學免束脩兩年,免學期間,筆墨紙硯和數本皆由學舍提供,鄉學孩童每日回家食宿,縣學則食宿全由縣學供應……”
“天吶,這豈不是說天子不但替我們養孩子,還供他們讀書?”
老童生的眼中閃過縷縷讚佩道:“確實如此,今上能有這麼大的魄力,興天下之學,當真是聖君在世,大明幸甚,百姓幸甚吶。”
“可這得花多少銀子啊……”
“一鄉,一縣,哪怕是整個南直隸估計都花不了多少銀子。”老童生搖了搖頭道:“可榜文上說的很清楚,此乃興天下之學,開萬民之智,也就是說在整個大明天下,都將推行此政,這銀子花的可就海了去了,老朽不才,略作估算,等到此政遍行天下之時,朝廷每年耗銀不會低於三百萬兩!”
三百萬兩是什麼概念?
完全沒概念,南直隸的百姓相對而言還算是富裕的,可三十兩對於尋常小民來說都算得上是一筆財富了,更何況三百……萬兩……
堆在哪裡就是一座銀山!
一名青衫士子開口嗤笑道:“區區三百萬兩罷了,對於大明曆代君王而言,還算得上財富,可對於當今天子而言不過九牛一毛罷了。”
真是癩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氣!
青衫士子見圍觀百姓不屑,臉上頓時有些掛不住道:“你們知道什麼?咱們南直隸可沒有藩王,可你去問問湖北、河南、陝西那些地方的百姓就知道,這些藩王將地方禍害成了什麼樣。
可就算知道是禍害,可藩王畢竟都是皇室子孫,歷代君王就算痛恨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可今上何等豪氣,竟然讓天下藩王入京,隨後不顧背上不孝子孫的罵名硬將天下藩王留在了京城。
還在房山縣修建了無數王府,這些王府可不是白住的,藩王想住,那得掏銀子,一座佔地三百畝的王府就要六十萬兩銀子!
光是這賣王府,今上就從藩王手裡收穫了萬萬兩以上的白銀!如今地方上沒了藩王,王府盤剝百姓,豪奴欺壓良善的事幾乎絕了跡……還有鹽政……”
“鹽政我知道。”一名穿著樸素的中年漢子連忙說道:“我家就是豐盛鹽場的鹽工,官府每年都會徵派徭役到鹽場做工……新鹽政出來以後,鹽場都是商賈承包,自然也就沒了徭役,承包的商賈要製鹽,就要招募鹽工,乾的是以前一樣的活,可現在還有銀子拿,不但有銀子拿,鹽場還管飯,還能吃飽,只有吃飽了才能幹活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