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結束,朝臣們三三兩兩離開大殿,準備各自回衙門辦公,就在這時一名穿著新軍裝,卻滿身都是塵土的大兵急匆匆的衝到了殿外的廣場。
大兵的手上拿著代表十萬火急的三角令旗,背上則是一個圓圓的長桶。
“大捷!宣府大捷!”大兵呼嘯著奔跑,從滿朝的大臣當中飛一般穿梭而過。
不論是誰,都不敢在皇宮內撒腿狂奔,但軍情傳遞是例外。
身為朝臣,這樣的場景見過不止一次,然而所謂的邊疆軍情十之八九都是壞訊息。
比如正德年間的軍情急遞,不是蒙古人突破了邊關薄弱點,就是被劫掠了多少牲畜和女人,要麼就是邊疆一戰,大明損失有多慘重等等。
大捷?好久沒聽到過捷報了!
朝臣們也不走了,而是紛紛迴轉,看看這軍情急遞傳回來的捷報到底如何。
朱厚煒已經回了寢宮,本打算隨便用些早點便去御書房批閱奏摺,陡然間聞聽軍情急報,立即將手中的筷子一扔,皇冠都沒戴上便去了乾清宮。
“取來朕看。”朱厚煒的臉色有些凝重,沒有看到真正的奏報,他對於大明的報捷實在沒有太大的信心。
主要還是因為大明文貴武輕,如果能有抹黑武人的機會,那麼文官一定會不遺餘力。
所以在歷史上大明很多次所謂的大捷,在史書上記載比如斬首三級報捷,比如正德皇帝親臨戰陣,十幾萬人鏖戰一天,最後殺了十幾個蒙古騎兵。
他麼的就算是十幾萬人拿磚頭互相扔一天都不止死他麼十幾個。
可以說大明的文官為了抹黑武將,已經完全沒了下限。
不過或許是受了影響,朱厚煒對於大捷和大敗的觀念也被侷限在了一個條框之內,一時半會也跳不出去。
“蒙古小王子巴圖蒙古於嘉靖元年四月十二,率精騎五萬進攻宣府……總兵朱壽,副總兵衛新身先士卒,親冒矢石……此戰陣斬蒙古騎兵五千六百人,俘虜蒙兵一萬一千,戰馬、牛羊不計其數……宣府駐守兵馬陣亡一千三百九十三人,重傷四十七人,輕傷近無……”
大捷!當真是大捷!
如果這封捷報不是宣府傳回來的,那麼朱厚煒沒準還有可能將信將疑,可這是宣府戰報,如今的宣府總兵是朱厚照!
連皇位都不稀罕的朱厚照會虛報戰功,他麼的別開玩笑了……
所以這封捷報上面說的肯定都是真的!
比真金白銀還要真!
只是可惜朱厚煒沒有上過真正的戰場,他的練兵之法不過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面照抄罷了,而且他也高估了朱厚照的節操。
在朱厚煒眼裡,為了能當將軍,為了能上戰場砍人,朱厚照連皇位都能跟扔臭襪子似的扔了,如今遇到大戰,他能憋住?
至於他把束天祿留在朱厚照身邊約束,說實話他自己都沒抱什麼信心。
所以朱厚照上戰場掄大刀砍人肯定是真的,最不濟也一定是痛打落水狗,只是不知道這次砍翻了多少蒙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