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後的山路泥濘不堪,五人小組踩著厚厚的泥土,腳步雖然沉重卻有條不紊地向前推進。
組長走在隊伍中間,春田步槍牢牢地掛在肩膀上,揹包裡的裝備不輕,但步伐依然穩健。
他拍了拍前方魏老八的肩膀,語氣輕鬆地問道:
“累不累?那兩腳架我幫你背會兒?”
魏老八聽到這話,回頭一瞧,看到組長除了武器,還額外揹著兩枚足有8斤重的爆破彈和個人裝備,立刻搖了搖頭,咧嘴笑著說:
“您放一百個心吧,我壯得像牛一樣,沒問題的。”
魏老八的體型本就讓人印象深刻,他是個天生的重武器突擊手,身高馬大,肩膀寬厚。
此時,他揹著重量超過30斤的88毫米無後坐力炮,再加上兩腳架,依舊健步如飛,彷彿背上的負重與他無關。
一旁負責通訊計程車兵手裡提著溫徹斯特霰彈槍,肩上揹著新款單兵電臺,見狀忍不住調侃道:
“老八,你一頓能吃兩人份的口糧,這飯還真是沒白吃,力氣比騾子都足。”
魏老八聽後憨厚地笑了笑,大氣都不喘地回答:
“我這還不算啥,還是吉普車好,那東西不用吃飯,光喂油就能拉著咱們跑。”
組長聽了這話點了點頭,嘴上沒多說,但心裡卻不由自主地盤算起來。
這門八八無,雖然威力和射程的確讓人滿意,但重量還是過於龐大了。
說是單兵武器,但實際上只有魏老八這樣體格天生強壯計程車兵才能單人揹負並快速移動。
而且,配合平均每枚9斤的炮彈,僅伺候這門炮,就得要三到四個人分擔任務。
組長一邊行走,一邊默默地想:要是真能搞出一門兩人,甚至單人操作的輕型炮,那才是真正適合的單兵裝備。
目前白鷹援助的巴祖卡火箭筒的概念倒是符合這個方向。
那玩意重量輕,方便操作,只要一個人就能攜帶併發射。
但是,組長想到這搖了搖頭,60毫米的口徑還是太小了,發射的高爆彈頭裝藥不足,毀傷較低,鬼子的工事一旦厚一點就會麻爪。
他想著,如果能在保證威力的基礎上進一步減輕重量,或許射程和火力持續性可以適當犧牲一點。
畢竟,這種武器的主要用途應該是對付敵方扎堆的步兵或者近距離爆破工事,
至於反裝甲能力?
組長嗤笑一聲,這種需求倒是最不著急的。
鬼子的坦克本就不多,再加上安民軍的裝甲力量遠遠佔優,剩下那些鬼子的戰車早被裝甲部隊和空軍搶去“開罐頭”了。
並不知道這世界上還有漢斯的鐵拳這種超口徑火箭彈和未來的rpg的存在的組長,單純憑藉豐富的戰鬥經驗,就已經摸索到了一條清晰的方向:
前線真正需要的是一種重量輕、口徑大、可隨用隨棄的“筒子”。
這種武器將不需要複雜的輔助裝置,僅靠單兵就能隨時發射,簡單、高效、實用。
“頭,有情況,好像是給前線送飯的鬼子炊事兵。”戰友的小聲提醒將組長的思緒拉了回來。
“全體都有,準備戰鬥。”組長放下其他重物,端起步槍,“給送飯的小鬼子來上一炮,讓戰壕裡鬼子也嚐嚐餓肚子的滋味!”
另一邊,在第一槍械所的一間實驗室內,幾位設計師圍坐在長桌旁,面前攤開的圖紙和模型零件散發著新鮮油墨的氣息。
這裡正是勃固軍工科技的核心之一,最近張弛的新要求讓整個團隊忙得不可開交。
傳統的軍工研發是由前線提出對新武器的要求,然後後方的軍官和科研人員再在要求的基礎上設定指標,按照指標研發新武器。
不過由於張弛這個穿越者的存在,目前安民軍的武器開發呈現出一種略微‘超前’,正在面向下一個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樣子。
<18 57無後坐力炮立項研發,算是個響噹噹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