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南吳將失地收復得差不多的同時,一件震驚世間的訊息傳遍了天下——
李擇南將御駕親征阿史那沁!
繼親征南吳之後,面對逼近長安肆無忌憚掠奪的百族軍隊,李擇南表現出了零容忍,決定再一次親征。
在石軍義的屍骨回到長安之後,他的意志再一次顯示出前所未有的強大,這一次不同之前的親征南吳,因為他披上了戰甲,騎著戰馬,腰懸皇龍寶劍,充滿了貴氣與可怕的威懾力。
他怒了,在國家大事上,面對南吳和突兀的雙重挫敗,他第一次狂怒了!
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訊號,他要動真格了,南吳是一大敵,但阿史那沁,他從前不怎麼想要理睬,可是一旦他重視起來,將會如同捏死一隻螞蟻一樣簡單。
國門,白從雲沒有守住,那就他親自來守!
天子守國門!
一向很能鬧騰的徐敬義龍且與等人,還有正在北方擋在阿史那沁面前的林雕,紛紛噤聲了,對於李擇南這看似不理智的行為,誰也不敢說話。
因為他們知道,這一刻的李擇南是非常危險的,他整個人都散發出來恐怖的氣息。
他將會將所有人都碾碎,包括阿史那沁。
在這樣的秋天裡,晚風絲絲涼。
李擇南帶著一千多人出了長安城門。
長安萬人空巷,無數人眼含著熱淚為自己的陛下,以及這一次北方軍隊的真正統帥送行。
儘管繼位以來,李擇南做出了很多頗有爭議的決策,但是這並不影響他在北唐人心中的至高無上的位置。
當白從雲戰死、南方軍隊戰敗、林雕抵擋無力的時候,李擇南唯有自己披上戰甲,親自作戰。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兩次御駕親征,並且這一次很明顯李擇南是要親身加入進去,這在北唐歷史上是前無古人的。
誰也不知道他這一次御駕親征會得到什麼樣的結果,然而不少人都認為,這其實也是一個還算可以的決定。
能打的將都死光了,李擇南的怒火需要得到發洩,他的意志這樣不可一世,於是便沒有人能夠阻礙他的行為。
黑夜裡長安城外的火把綿延了天地之間,那一千多兵馬簇擁著他們的帝王緩緩而前,但更多的是不想入眠出城送別的百姓。
好多天以前,千萬長安人,送一名少年去邊疆,那並非真心相送,更多的是唾罵,而今卻是真正的相送。
送別十里之後,那些百姓們才帶著火把逐漸有人回去。
……
……
當李擇南御駕親征的訊息傳過來的時候,阿史那沁的大帳裡面,一片凝重。
一個偉大帝國的皇帝陛下,披上戰甲,親自上戰場,這樣強烈的決心,是他們沒有想到過,也無法想象的。
各個民族的將領全部都聚集在這裡面,有些人露出了提防之色。
雖然不少人並沒有真正和李擇南打過交道,但是一個帝王可以做到這樣,那給予了他們巨大的壓力,他們意識到面前的對手,非常可怕。
如今大帳裡面的壓抑,是因為所有人都在等待阿史那沁那個問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