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微笑著在中軍帳內,對著一百來號人物,開口說道:
“好了,能將已經走了,我們接下來面對的對手,是一個軍事白痴。”
……
……
對於金安是如何推斷出來石軍義是一個軍事白痴的,在當世有很多人討論,在後世也有很多人討論,然而卻並沒有一個定論。
在一些野史裡面,將金安形容成一個被上天選中的人、他血脈強大,是##轉世之身,等等等等。這當然除了扯淡,就是一個笑話了。
只是在中軍帳裡,金安面對那麼多人,作出了指示——以不變應萬變,坐等石軍義攻擊,看看這個白痴是如何發揮的。
石軍義沒有辜負金安對他的期待,果然在獲得軍事指揮權之後,也不仔細瞭解一下自己手中的軍隊、將領能力,也不聯絡聯絡兄弟情義,就那麼急吼吼地帶兵殺了過來。
而且他完全沒有將金安放在眼裡,因為金安在這之前就已經撤退了,不見蹤跡,不可能出現在他的眼裡。
所以石軍義的目標並非金安,而是直撲金陵城。
在他看來,金安的皇帝老子就在城內,管你這個縮頭烏龜躲在哪裡覬覦,我就把你國都端掉,到時候你就哭去吧!
石軍義的軍事行動一向就是那麼簡單粗暴,他帶一千人是這樣打,帶一萬人是這樣打,如今的三萬人也是這樣打——
捲起袖子,一個字,就是幹。
但是石軍義果然是熟讀兵書,他並沒有一窩蜂地湧向金陵城,而是稍微“思索”了一番,動用了分進合擊的手段。
所謂分進,便是分開前進。
所謂合擊,便是聯合攻擊。
先分開前進,然後聯合攻擊,如果再能來一個迂迴包抄,那實在是完美,太完美了!
石軍義將自己的軍隊分成了三部分,分三路兵馬,前前後後地殺向金陵城。
後世討論,如果石軍義的對手真的只有一個金陵城的話,這一佈置將會是精妙,但是如果再考慮上猥瑣地躲在暗中“覬覦”的金安,這一佈置實在是白痴。
因為金陵城是不動的、搬不走的,而且兵力也只有兩萬,並非精銳,所以它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石軍義的三路大軍分進合擊自己。
然而石軍義不僅僅是沒有把金安放在眼裡,更是忘了這個傢伙的存在。
石軍義總共有三萬兵馬,前前後後分成三路兵馬,平均下來也就每一路只有一萬。
而金安不是金陵城,他是移動的,他不會傻不拉幾地等著石軍義分進合擊自己,而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金安在被薛昭數次打爆之後,只剩下五萬兵馬,再加上金陵城內的,好歹能湊齊七萬。
事實就是——石軍義並不是三萬禁軍分進合擊金安,而是……
他的三路分別一萬兵馬分三次單挑金安的七萬大軍。
金安笑笑,他見過勇猛的,但是倒還真的沒有見過這麼勇猛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