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姬如海在重登龍椅之後,終於是確立了年號,所以我們改用南吳紀元。
南吳昌宏元年八月初,金陵城外六十里處,兩軍對壘。
在經歷了數不清的坎坷之後,北唐年輕一代第一人和南吳年輕一代第一人終於面對面地站在同一片戰場之上。
他們分別是兩支軍隊的統帥,必須要一決勝負。
第一場戰鬥並沒有什麼要詳細描述的。
跨越千山萬水而來,以北唐羽林、神武、龍武、左右衛等禁軍為首的北唐軍隊充分表現了他們的不同尋常,在南吳十萬大軍的攻勢之下,將對面擊潰。
算不上是什麼大敗,金安收攏兵馬,後撤十里,進行休整。
初次正面交鋒的結果印證了幾乎所有人的認知——對面的,是一支實力堪稱恐怖的軍隊,根本不是南吳這些後來湊齊的人可以正面擊敗的。
第二天,傳聞中謹慎無比的薛昭發動了主動進攻,南吳軍隊再一次被擊敗,金安再次後撤十里。
此時此刻,薛昭的軍隊距離金陵城已經只剩下三四十里地,而金安絲毫沒有能夠取勝,哪怕僅僅是一次的跡象。
南吳的不少人都有些喪氣,不過與北唐不同的是——儘管如此,姬如海目前那人數並不多的朝廷裡面,所有人都帶著惴惴不安的心情,卻無條件地支援金安一直統帥下去。
如果沒有金安,金陵都不會回到南吳人的手中,就算金安最後戰敗、姬如海被俘,那麼也是天意,非戰之罪也。
這是一種很好的心態,雖然有點一條道走到黑的意思,不過有的時候,人一根筋一點,也是會有好處的,比如說省得鬧騰。
金安召集幾乎所有能夠有影響的人,包括管闊和關挽雲、金曉韻、張連嶽等只是戰鬥勇猛,卻對軍事並不精通的人物。
“局勢現在很明顯,正面戰鬥,我們永遠不可能有擊敗薛昭的機會,本來我還想嘗試一下,所以我嘗試了兩次,全部都失敗了,古人云事不過三,但我不想嘗試第三次。”
他環顧了一下週圍:“必須另想他法,除非我們想一退再退,最終退無可退,被薛昭徹底覆滅。”
“我現在召集大家過來,要聽的並不是徹底擊敗薛昭的建議,而是隻需要一場挫敗、小小的挫敗,我已經為一件事情做好了十足的準備,現在需要的,僅僅是一場小小的挫敗,哪怕只是叫薛昭擦破一點皮。”
他的話很有點莫名其妙,不過所有人都相信他必定有著自己的道理可言。
然而,要想挫敗薛昭,又談何容易,雖然比起真正打敗那個傢伙,會簡單不少。
沒有人說話,一個都沒有。
管闊的腦中閃過許多奇奇怪怪的想法,不過他仔細考慮之後,發現都是鬼點子、餿主意,還是不要說出來的為好。
不過金安的觀察能力實在是太強,他很顯然是看出來了一些,於是開口問道:“管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