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那十萬大軍行進到淮陰界內的時候,這一震驚天下的訊息才傳遍了八方,令千千萬萬的人感覺到駭然莫名,這一影響,甚至傳揚到了周圍的那些國度、民族之內。
北唐、南吳,這一這片土地上最最強大的兩個國度、十幾年的兄弟、朋友,就要反目成仇,大戰一場了!
這實在是駭人聽聞。
這片土地大概是沉寂太久了,於是從去年春天裡開始,便開始醞釀同時進行著,到最後來一場浩大的災難。
南吳盡頭,旌旗招展,關家陳兵十萬在淮河南岸,綿延好幾裡,黑壓壓的甲士在天地一線之處,與那一條線融合在了一起,不分彼此。
與此同時,看起來,北唐的動作有點緩慢,很符合那種猝不及防的姿態,他們聚集起了三萬周圍地界的府兵,實力參差不齊,大旗都各不相同,由各地的折衝都尉統領著,緊急集合在淮河北岸。
號稱南吳噩夢的北唐鎮南騎也是遲遲不見蹤影,並不知道他們的動向究竟如何。
定南軍還在行進的路上,不知道在南吳渡河的時候,能不能夠趕到。
北疆軍依舊還在譁變,不聽新皇李擇南的號令,雖然他們依舊在盡職盡責地防守著北疆,卻不遵從任何的調動。
誰都看得出來,只要南吳作出下一步的動作,毫無準備的北唐將會一敗塗地,而關家率領的十萬大軍,將會長驅直入,如入無人之境。
不過,在爆發戰爭之前,於所有人膽戰心驚的關注中心之隱秘之處,還有一些事情正在發生著。
誰都知道,南吳聖將金憂作就在淮陰。
在南吳使節慶賀北唐新皇登基之後,關偃月和關纖雲在回金陵的路上,路過淮陰,便拜見了這一位當今南吳除了吳皇以外最最值得尊敬的大人物。
而同樣也是關家子弟,關家三爺關正興與號稱南吳十公子之一的關建如在率領部隊路過淮陰之際,也是要拜見一下聖將大人,以表示對這一位前輩人物的尊敬。
關偃月瘦瘦高高,關纖雲輕巧傾城,他們來到淮陰的時候,都坐著馬車,有著一種尊貴與文雅共存的氣質,不過,關家三爺與關建如卻不一樣。
他們一身戎裝,騎著披著鐵甲的戰馬,帶有著濃重的軍旅氣質,盔甲聲聲,身後戈戟如林,數不清的親衛軍魚貫而入淮陰城。
如果不是他們的關家大旗招展,會令許多人都以為是北唐人攻進了城內。
他們的軍旅氣息隱約之中令人感覺到了嚴肅與壓抑,那種感覺令人很不舒服,特別是不少安逸了許多年的人本來就對戰爭抱有著消極態度。
畢竟,這一場戰爭,就將會是這一群人挑起的。
送走了關偃月與關纖雲,並且感覺那一段時光挺不錯的時家家主臉上充滿了焦慮與惶恐。
儘管關正興和關建如是來拜見聖將的,對他們時家自然沒有任何的惡意,但是這二位,可以說隱約給人一種來勢洶洶的感覺,同關偃月父女二人完全不一樣。
這樣一支部隊綿延著,從淮陰城主街道的這一頭一直漸漸延伸到了時家。
時家家主只能夠硬著頭皮前去迎接。
關正興與關建如父子二人很相像,他們都很高大,只是不同的是二人臉上的神情。
關正興的臉色很淡漠,那是一種在刀與血之間浸染了許多年的淡漠,他的淡漠並沒有很特別的威壓,可是卻在隱約之間給予了別人某種危險的感覺。
這是一個極度危險的人物,那種危險與死亡有關係。
而關建如卻並不一樣。
他的臉上帶著淡淡的笑意,那種笑意似乎有些輕蔑,卻並非絕對的明顯。
可以看得出來,這是一個很強大的年輕人,那種強大更多的是在於內心,於是便會成為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