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晚的聚餐很成功。
不僅增加了團隊的凝聚力,還給盧昌中提了個醒。
那就是建設開播北寧綜合頻道。
說起這個話頭,還得先說說北寧電視的現狀。
以前,還是省管市的時候,北寧電視臺也只有一個《北寧新聞》節目,主要是播報市裡的各種動態。
這是一個風向標似的電視節目。
如果近期某位領導頻繁的出現在新聞裡,那麼,此領導要麼是要掌握實權了,要麼就是要高升了。
如果某些領導長時間在新聞中消失,那麼此人就有些問題了。
而看這些新聞的主要觀眾也不是普通的市民,而是體制內的各級頭頭腦腦。
這是他們尋找蛛絲馬跡的公開渠道。
你就看吧。
只要某領導頻繁露臉,那麼他家來拜訪的客人就多了。
如果長時間沒有訊息,他家基本上就是門可羅雀。
大貓小貓三兩隻。
今年升格地級市了,北寧電視臺也要有些變化。
出了《北寧新聞》之外,在盧昌中的帶領下,有了專題部,有了《犄角旮旯》這檔民生類節目。
關心的是廣大市民熟悉的油鹽醬醋茶,是生活的方方面面。
楊潔酒後也放得開。
她當場說道:“盧局,現在咱們的《犄角旮旯》收視率很高,已經是王牌節目了,如果再有幾個欄目出現,都能搞個頻道了。”
“對,對。你看省臺,有三四個頻道。”
“別說省臺了,哈市臺也就好幾個頻道呢。”
“黑河臺也不差。”
大夥兒趁著酒興,高談闊論起來。
這些人都有些理論底子,再加上在廣電行業工作多年,說起來一套一套的。
雖然大家都在吹牛逼,可盧昌中卻眼前一亮。
是啊,自己怎麼沒想到呢!
這個不是沒想到,而是不敢想。
如果單獨搞一個頻道,那得多少節目?
要知道,不說別的,就是哈市臺的自己的頻道,也沒有那麼多節目時長,只能用電影電視劇來湊。
】
盧昌中雖然知道單獨開設頻道困難重重。
可是,這也是一個機會。
經過老弟的分析,自己有可能已經進入了組織部門的考察範圍。
這個關鍵時刻,他太需要工作成績了。
而單獨建設頻道就是自己的成績。
他嘴角含笑的問道:“開設頻道不是簡單的事,既需要大量的經費,也需要人才。咱們臺起步晚,人才積累不夠,想法是好的,怎麼幹還得琢磨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