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犄角旮旯》爆火的當口,吳霞主持的昌和廣場綜合體專案也大幹快上,外裝已經完成,內部裝修也搞得熱火朝天。
關於整個綜合體的運營問題也提上了日程。
吳霞只是負責建設施工,運營這得集團拿主意。
集團招商部的同志也接觸了幾家在國際上知名的運營機構,王瑤召開了兩次研討會,選擇誰來運營一直議而未決。
“昌華,我們這幾天一直在討論合作物件,一直沒定下來,你看看。”
王瑤把這幾家機構的資料遞給盧昌華。
“卡在什麼地方?”
“要說運營經驗,這幾家都不錯,可是在選擇歐美機構還是港臺機構就有了分歧。”
“呵呵,你們有什麼傾向呢?”
“我是這麼想的,港臺機構畢竟是中國人,熟知國人的消費習慣,再加上以往的運營經驗,非常適合咱們這個專案。可是……”
“可是什麼?”
“有一半以上的管理層認為,要選擇歐美的機構。說這些機構能與國際直接接軌,咱們找港臺機構不是脫褲子放屁嘛。”
“哦?”
盧昌華想了一下,這也不能怪他們。
改革開放以來,從上到下都在積極的向西方學習。
無論是技術還是管理,甚至是文化。
你沒見這些年,一提到什麼情人節,平安夜,聖誕節這些西方的節日,那個參與熱情比老外都積極。
搞得很多外國人都很懵逼。
很多的地產專案也以設計成西方建築風格為時尚。
連名字都喜歡外國的。
什麼加州小鎮,什麼創意英國,什麼法國風情街。
就連隔壁的東瀛都不放過,在各地建東瀛風情街。
有的商場還以外國各種節日為噱頭,忽悠年輕人消費。
更有些所謂的留洋專家倡議,取消中國的節日,要向西方看齊嘛。
林林種種的社會思潮,席捲了人們的大腦。
也難怪現在的人都迷信西方。
就連教授講課,開場必說xxx?xxx曾說過……
好像西方人放個屁都是對的,都是香的。
集團高層有這樣的認識也不奇怪了。
“我贊成你的意見,港臺的運營機構畢竟是中國人,他們早已經消化吸收了西方的經驗,又融合了咱們國人的習慣,由他們來管理運營,應該是最符合專案的。”
盧昌華一錘定音。
他可沒時間在這些事情上浪費時間。
見丈夫支援自己的想法,王瑤很開心。
“這事要抓緊,讓他們儘快進場熟悉情況。”
“咱們這邊對接由誰負責比較好?”
“我看,讓眯縫眼去吧,他比較機靈。”
“嗯,我也是這麼考慮的。”
“對了,老妹打來電話,說三月份win95中文版就釋出了,現在已經上市銷售了,她問咱們是買正版的還是盜版的?價格差了好多呢。”
王瑤說起這事,滿臉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