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0416章大年三十 (1 / 5)

1996年2月18號,星期日,大年三十。

這天的北寧,大街小巷為之一空。

人們該回家的回家,該做客的做客。

買年貨的早幾天就已經置辦好了。

現在著急忙慌來買年貨的,不是加班的,就是剛從外地回來的。

商家一個個伸著脖子,望著街面上稀疏的行人,心裡一直糾結,是再等等,還是關門準備過年了。

大街上偶爾炸響的鞭炮和從風中傳來的火藥味,把今年的年味襯托了出來。

以前過年,人們也備年貨。

可那時候窮,每家每戶能稱上兩斤肉就是全家歡喜了。

要是能給孩子們買件新衣裳,那更是孩子們最最盼望的事情。

如果能給孩子們備下一掛小洋鞭,那就是孩子們的天堂了。

家裡孩子多的,大人們就把小鞭拆散,你一個,我一個的均分了。

這些小鞭炮成了孩子們心目中的寶貝。

自己的捨不得放,而是等著有錢人家先放炮。

待人家去吃年夜飯了,一大群孩子就蜂擁而至,去人家的紅紙屑裡翻找。

總能找出幾顆沒有燃放的鞭炮來。

這時,撿到鞭炮的就會開心的大笑,沒找到的則極為失望。

於是大夥又跑向下一家的大門口。

孩子們就像是拾荒人一般,挨個的找紅紙屑,有的孩子時機得當,就會撿到滿滿一口袋的鞭炮。

為撿鞭炮,有時還會跟主人家的孩子發生衝突。

可就是這樣,也絲毫不能減少當時孩子們撿炮的慾望。

現在呢?

改革開放之後,家家戶戶的日子都好過了。

多少都有些餘錢。

買吃的,買穿的,買玩的,也捨得花錢了。

就拿北寧來說吧。

咱不說在北寧做小生意的這些商販們,就說上班的。

昌和集團的員工以前工資就不少,現在呢?更是有分紅了。

那就帶動了當地的消費。

家家戶戶都會買上幾掛鞭炮。

以前窮的時候,最多就是100響的小鞭,現在大都買上幾掛1000響的大鞭。

所謂大鞭,不僅僅指它的數量,還有質量。

大鞭一般會在10響普通鞭炮後,插進去一個大鞭炮。

特別的響,東北俗稱“麻雷子”。

它的常規響聲是這樣的,“噼啪噼啪~當!噼啪噼啪~當!”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