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盧昌華在二龍山跟偷魚賊鬥智鬥勇的時候,邢文斌拿著跟昌和集團簽訂的建設合同,喜滋滋的往哈市趕。
這麼多年,說邢文斌是靠著給盧昌華搞工程發家的也不為過。
從當初的魚莊改建裝修,到後來幫著盧昌華建廠。
盧昌華的昌和集團逐年的發展壯大,邢文斌的建築公司也越搞越大了。
當初他只是承包了單位的一個施工隊,後來變成了專案經理,最後變成了邢總。
如今,邢總也跟著盧昌華的腳步,向著哈市殺去。
昌和錦鯉市場被規劃在江北,市政府的後身。
之所以規劃到這兒,也是有原因的。
一個是哈市的錦鯉養殖戶大多分部在江北片區。
江北以前是工業區,這邊的工廠很多。
這幾年下崗失業的人也比較集中。
錦鯉的養殖戶下崗職工的比例較高。
再一個,江北是從北寧到哈市的必經之路,交通方便。
這些原因還在其次,最主要的原因是這裡的土地便宜。
建設市場更划算而已。
林家屯,原江北機械廠所在地。
如今一片蕭條。
機械廠瀕臨破產,職工都回家待崗了。
這裡被划進了拆遷範圍。
現在昌和集團面臨一個矛盾。
如果建設錦鯉市場,只拆遷機械廠的部分廠區,拆遷補償也沒多少?
機械廠的幹部職工都不願意。
他們的想法是,要拆遷就整個機械廠全部拆遷,否則你拆遷了車間廠區,留下職工家屬區沒人管了,算是怎麼回事?!
可要是全部拆遷,昌和還不知道拿來幹什麼用?
蓋房子賣?
九四年房子還真不值錢。
市府多次跟昌和集團協商。
盧昌華和沉洋之間溝通沒問題,可下面具體經辦人都是各為其主。
在具體的規劃上一直沒有達成一致。
鑑於沉洋的面子,盧昌華全盤接收了江北機械廠。
把這裡規劃成一處大型的商業批發城。
錦鯉市場只是其中的一個市場之一。
這裡配套的酒店,物流,餐飲,娛樂的規模就太大了。
再加上銀行,保險,醫院等等配套。
就從一個單一市場開發,變成了一個大型綜合商業體。
有點像未來的萬達。
當盧昌華提出這個概念時,很多人都覺得太超前了。
九十年代搞開發,都是相對獨立的。
比如,建設小區,只是建設住宅樓,相關的商業配套很少考慮。
商業開發更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