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審計的深入,發現了很多問題。
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有大筆資金去向不明。
還有很多其他問題。
比如,臨時勞務費。
簽收勞務費的都是這些蘇俄人的家屬。
這事被翻出來之後,陳立國也很震驚。
他作為總經理,管著十幾家工廠,可每個工廠的廠長另有其人。
很多細節他也管不到。
實際上,他已經被架空了。
面對這樣的結果,盧昌華也很震驚。
他能想到,各家工廠裡有人會伸手,但是,他沒想到會這麼普遍。
都說,窮長奸心,富長良心。
這話一點不假。
你想,這些蘇俄人從每天都為一塊麵包發愁的蘇俄,來到了中國。
他們看啥都是好東西。
這些人,長期在蘇俄的國營工廠裡混日子,早就變得油滑的很。
來到新地方,他必然要根據自己的經驗,大肆伸手撈錢,讓自己有安全感。
而盧昌華剛剛建廠,什麼事都要靠他們,就是偶爾發現有人貪些小便宜,多報少退的毛
病,他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結果,人家見老闆不吱聲,認為這是默許。
於是,都紛紛利用手中的權利,大肆貪腐。
吃回扣的事更是家常便飯。
重要的是,蘇俄人之間相互勾連,形成了以蘇俄人為基礎的小團伙。
中國管理層和工人當然眼熱,於是各種告狀就出現了。
只是這些揭發的聲音都被謝爾蓋壓下去了。
陳立國雖然也接到一些反應。
可他本著穩定大局的想法,沒有追查。
誰知道,這一審計,就查出了一個大窟窿。
關於這些涉桉的蘇俄人怎麼處理,就擺在了集團領導的面前。
對於這事,也只能看大老闆的意思。
盧昌華正在老家等著參加集團的年會呢,結果,胡大貴的一個電話,讓他心裡哇涼哇涼
的。
“你說什麼?再說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