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制。”
“股份制?”
沉洋眨眨眼,一時沒明白。
“是這樣,咱們政企共同投資,我前面投入的兩千萬也要算成股份,你們的投入也折算成股份,這樣,我們就可以加大投入力度,至少學校有我們集團的股份。”
“哦。”
沉洋聽明白了。
“你這個思路不錯,既能解決經費不足問題,又能體現社會辦學的宗旨。”
從八十年代起,社會上各種培訓班、補習班就多如牛毛了。
到了九十年代,國家更是鼓勵個人依法辦教育。
尤其是今年,老人家南巡之後,民辦教育進入了一個大發展時期。
現在,盧昌華提出政企股份辦學校的想法,就是為了師資力量做鋪墊的。
如果技工學校完全是民辦的,好老師也不會來,這會兒很多老師還是看重學校的背景的。
如果有政府背景在,招老師也好招些。
“行,你的這個想法,打個報告過來,我們向省裡彙報,如果省裡同意,我們是沒意見的。”
有了沉洋的支援,盧昌華心裡有了底。
回到家就洋洋灑灑的寫下了《關於政企合辦北寧技工中等專業學校的報告》
在這份報告裡,盧昌華充分闡述了學校辦學遇到的各種難題,也充分闡述了社會力量進入職業教育領域的好處。
最重要的一點是,學校的畢業生也是昌和集團來消化吸收的。這一點至關重要。
報告在北寧市府有關部門的潤色下,重新整理成檔案,上報給了省政府。
直管市的報告,當然要關注了。
很快,省裡就這個報告召開了專門的辦公會。
經過研究決定,同意北寧市政府的提議,允許北寧市政府與昌和集團共同投資辦學,按照北寧市政府出土地和部分投資,昌和集團佔有股份的這個計劃。
北寧市佔30%股份,昌和集團佔70%。
省教育主管部門頒發辦學許可。
這種政企股份辦學的模式,在當時特別新穎。
盧昌華當即承諾,昌和集團將投資一億元,把北寧技工學校打造成黑省的技工搖籃!
這下,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新聞媒體紛紛報道。
昌和集團再次登上了頭版頭條。
這個社會力量參與辦學的例項,讓其他各省的教育部門找到了桉列,全國轟轟烈烈的社會辦學也逐漸的展開了。
藉著這股輿論的東風,盧昌華在各大報紙上刊登了招聘師資力量的廣告。
一時間,各大專業院校的老師們都有了小心思。
為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