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鬱鬱蔥蔥。
經過去年底的混亂,現在的遠東地區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
這裡畢竟遠政治中心,莫斯科發生點什麼,要過好幾月才能傳到這裡。
無論是當地政府還是民眾,都聽從莫斯科的命令。
經過大半年的整頓,遠東的這些邊疆區、州都走上了正軌。
可是財政困難依然是他們的主要問題。
盧昌華的船隊從六月份起,就出海打漁了。
主要是哈巴羅夫斯克的市民們又開始想吃新鮮鯡魚了。
被遠東大陸和薩哈林島、堪察加半島包圍的鄂霍次克海已經波濤洶湧了。
這裡被稱為北海,常年水溫很低。
而大量的冷水魚就生活棲息在這裡。
大馬哈魚在大海里生長四年,十月份從阿穆爾河入海口逆流而上,在上游水質清澈處產卵。
產卵後,雌魚死亡。
大馬哈魚一生只產卵一次,一次產卵5000枚左右。
大馬哈魚的魚卵是上好魚子醬的原料,呈橘紅色,猶如琥珀一般,晶瑩剔透。
鹽漬的魚籽,具有豐富的蛋白質及卵磷脂,對人體神經細胞的增補、防止脂肪代謝的紊亂均有重要作用,被譽為營養佳品。
大馬哈魚的魚肉素以肉質鮮美、營養豐富著稱於世,歷來被人們視為名貴魚類,大馬哈魚作為一種娃魚,屬於世界名貴的經濟魚類。
魚肉中含有蝦青素,是一種最強的抗氧化劑,因此長期吃娃魚的愛斯基摩人基本沒有心臟病、糖尿病、動脈硬化等,而且體力超強。
這次開海,也不知什麼原因,二十條捕撈船打撈了大量的大馬哈魚。
往年,這些魚都會運回尼古拉耶夫斯克,再從阿穆爾河運到哈巴羅夫斯克,供達官顯貴們享用。
可是今年,船隊不再屬於漁業公司了。
他們本著經濟效益最大化的原則,一路南下,來到了薩哈林島的最南端。
這裡距離東瀛的北海道只隔了一個宗古海峽。
過了海峽就是東瀛的稚內港。
幾萬噸的大馬哈魚就在稚內銷售一空。
東瀛的商人帶著美元現鈔收貨。
船隊在稚內補給後,又一頭扎進了北海。
因為鄂霍次克海水溫度很低,每年只有三四個月開海,因此魚類資源非常豐富。
這裡風高浪急,小漁船根本無法捕撈,至少都要5000噸級的大船才行。
所以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的捕撈船才都是這個級別的。
雖然這裡屬於公海,各國都可以來捕魚,可你也得有這個本事才行啊!
整個遠東地區,也只有盧昌華這支遠洋捕撈船隊有這個能力在這個海域捕撈了。
像東瀛的船隊也只能在北海的南部晃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