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公交的最後一站是深巷。
深巷是深港市的城鄉結合地帶,深巷前方是熱鬧的都市,後方則是殘破的小村。
倪濤揹著行囊下了站。目前,他就住在車站對面的老式小區地下室中。
沿著狹窄的巷子往前走,可以看到遠處堆積了大量的碎石和泥土。幾百米外停著大量的挖掘機、推土機等重型工程車。不遠處的地面也插了不少標誌牌,上面統一寫著大大的'拆'字。
對,這裡是將要拆遷改建的地帶。
等到上面的指標下來,倪濤也就可以搬家了。
所以這裡的月租費免費,就是環境差了一點。
小巷子旁有一個小賣部,這裡幾乎常年沒人,東西也都屬於快過期的一類。
看到倪濤經過,六十多歲的張大爺從小賣部探出腦袋,“哎呀,小濤呀,今天又給你媽帶飯了?”
“是啊,因為不是很會做飯,所以買了快餐。”倪濤說道。
“真是乖啊,一邊上班,一邊還要照顧你媽。你放心吧,你媽住在這裡挺好的,你沒在的時候,王奶奶來過了,中午還給你媽煮飯呢!”
“王奶奶還真是有心,謝謝張爺爺,也多謝王奶奶了。”
“這孩子,說什麼呢,大家都是鄰居,相互幫助也是應該的。畢竟這地方很快就不在了,我們作為堅守的最後一批人,當然要團結!”
團結!
這不就是李先生講的團隊核心要素嗎!
深巷裡的老人們就像一個團隊,因為他們深巷才沒有被拆除,是的,這就是團隊的作用!
穿過小店,一道破舊的鐵拉門出現在倪濤眼前。
倪濤開啟門,鑽了進去。
“濤,回來了?”
一個白髮的老太探出腦袋,她是倪濤的鄰居,老人膝下無子,也是屬於被遺忘的那群人。
“王奶奶好。”
“真乖。”
在這裡生活的幾乎都是老頭老太,周圍沒有半個年輕人,所以這群人經常找倪濤母子談話,一來二去,大家也都熟了。
很多人看倪濤母子可憐,時不時會對兩人進行援助。
倪濤真的很感激這群人,明明只是素不相識的一群人,卻能這樣無私付出。
沿著昏暗的臺階往下走,倪濤開啟了地下室的門。
“濤子,回來了嗎?”濤母的耳朵很好,倪濤剛開門,她便喊了起來。
“嗯,我回來了。”倪濤說道。
放下行囊,來到床前,豎起活動床板,倪濤親手給母親餵飯。
“不用喂,我又不是殘廢。”
“沒關係,小時候您給我餵飯,現在我喂您飯,我們扯平了。”
倪濤說著一點都不好笑的冷笑話,母親卻異常感動。
“好,那我得張開嘴,好好吃你喂的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