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動一邊豎起單掌向那掃地老僧行禮,一邊認真留意系統提示:
【天龍八部,芸芸眾生,有情皆孽,無人不冤。當廣研佛法,深明佛理,有成之時,在地、在空虛、在江湖現種種身,說種種法,令眾生離種種困苦,所求皆得滿足。】
王動暗暗記下,腳步不停,他走到掃地僧面前,道:“弟子虛竹見過大師。”
那掃地僧打量著王動,問:“你好像認得我?”
王動道:“曾見過。”
反正佛家都喜歡言之不盡,雲山霧罩,王動乾脆就給個模稜兩可的回答。
掃地僧微微頷首,不再追問,繼續專心掃地。
王動也不再說話,走到他旁邊開始掃地。
“落葉歸根,揮動掃帚時,不可使落葉揚起。”掃地僧突然說道。
王動聞言,停下來想了想,恍然道:“弟子明白了。”
落葉歸根,已有歸屬,自然不必繼續漂泊,所謂塵歸塵,土歸土,各有緣法,不可強求。
掃地僧佛法深湛,果然是字字珠璣。
於是王動揮動掃帚時特別小心在意,每掃出一次掃帚,立即反手將揚起的樹葉壓住,如此反覆。
這樣做了幾次之後,王動又有新的感悟。
揚起,壓下。
雖然是兩個很簡單的動作,但若要連續不斷地做,可以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反應速度,真可謂是尋常小事中包含著武道大智慧。
這也許是掃地僧要告訴他的第二個道理。
掃了一段之後,掃地僧停下來,道:“你若是怕樹葉揚起,可以掃得慢一點,不必那樣麻煩。”
王動停下來,仔細品味了掃地僧這句話,道:“大師的意思是過猶不及,欲速則不達?”
掃地僧搖頭,道:“你一揚一壓的動作幅度太大,把一些樹葉都掃到我這邊了。”
王動:“啊,對不起對不起!”
兩人再次沉默下來,繼續掃落葉。
這次,王動不再那麼做作,一掃帚一掃帚慢慢地掃,不多久,藏經閣前的落葉被掃完,二人默契地進了閣內,打掃裡面的灰塵。
少林寺藏經閣。
那可是天下各類經典武學的集中之地。
隨便找到一本學一學,就有可能在江湖上闖出一流高手的名頭。
說到這裡,王動想到三個人:慕容博、蕭遠山以及鳩摩智。
按時間來算的話,慕容博和蕭遠山此時應該正隱藏在少林寺,而且已經找到各自感興趣的絕學了。
少林藏經閣向來不禁弟子進入,可任意查閱武學秘籍或佛法典籍,包括少林七十二絕技。
但由於那七十二項絕技太過高深,沒有一定的內功基礎根本無法修煉,甚至連看都看不懂,因此並不需特別防備寺中弟子偷學。
至於那些有條件修習絕技的少林弟子,自然已從師長或同門那裡得知,抑或是自己悟出了那七十二絕技每一項都要輔之以相應的慈悲佛法來化解功法中的戾氣,剋制心中的殺念。
而當一個人練了四五項絕技,同時參研了四五本高深佛法後,自然而然地會在心裡產生一種自相矛盾。
七十二絕技,每一項功夫都能傷人要害、取人性命,凌厲狠辣,有違天和,而佛法典籍,每一句都在度人度世,教人慈悲為懷,二者背道而馳,形成所謂“武學障”。
若不能破障,就會走火入魔,為戾氣和殺意所傷,輕則內傷纏身,重則身死功消;
若想破障,學習更多的絕技,就要參研和領悟更高深的佛法,使得慈悲之心更盛,如此才能更多地化解戾氣。
但佛法修為到了一定境界後,心中對那些殺人的絕技又會產生天然的排斥……
總而言之,少林七十二絕技無論功法還是理念,都存在著很多自相矛盾,智慧和天賦沒有達到一定的境界,很難修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