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爸最最喜歡的還是釣魚了,省時又省力,還特別悠閒,小孩子多吃魚對腦發育特別好。”
這時候外婆話鋒一轉,講到了釣魚。看她興奮的表情似乎比上山還好玩。
文豐興致更高了。
“剛好村子外面有條很大的河流,靠著山又挨著田,有急流也有平緩的水域更有淺灘。
各種各樣的魚都有,於是釣魚的誘餌各種各樣,有紅薯,玉米,新鮮的青菜葉子,水藻,蚯蚓,螺肉等等。
用什麼誘餌釣什麼魚。分吃素的和食肉的魚,水深的水淺的。”
“而我爸時常帶著我們拿著魚簍和魚餌就去釣魚,也偶爾帶上一兩本書要我們看,怕我們無聊。
一開始的確是挺無聊,我是看不進書你姨婆就看的進,我就有時候躺在我爸懷裡有時候趴在他背上,想要他跟我玩。
我爸總是笑眯眯的不出聲,總能慢慢引導我專注在釣魚這件事上。
很快就開始了撿魚模式。大多數的魚都是一群群的,所以一旦有一群魚被引過來之後,就陸陸續續有魚上勾了。
而且隨著換地方,換魚餌,就可以釣上不一樣的魚,有草魚鯉魚鱔魚,各種各樣。”
“燒的一手好菜的他對魚的烹飪更加有心得,每次的方式都不一樣,是我跟你姨婆百吃不厭的美食。”
“他偶爾也會出遠門,不知去幹嘛說是去辦事。有時候一天兩天,有時候十頭半個月。
雖然捨不得他出去但又每次他出去都有小希冀,因為每次他回來不但給我和你姨婆帶各種各樣好吃的還有新衣服穿。
直到我十歲那次他說出遠門就再也沒有回來過。那時候你姨婆也嫁出去了,在一個小學當老師,嫁給了一個老師。
他臨走前叫我去你姨婆家裡住幾天,說出去半個月,到時候回來給我買新衣裳和好吃的,但是每幾天就有人帶回來了好吃的和新衣服,人卻一直沒有回來。
然後我就一直在你姨婆家裡住,後來她有了孩子,我還幫他們照顧。
他們一家對我也很好,不過我爸一直沒回來接我,姨婆說每個月都有個姓呂的叔叔給他們家寄生活費,說是我爸的朋友,生活費是補貼我在她家的花銷。
直到後來我遇見你外公,嫁給了你外公,那個姓呂的叔叔也沒了迴音,以此與我爸有關的一切都從生活中消失不見,直到現在。”
說到這,外婆的眼眶又紅了,聲音也開始了哽咽。
而文豐聽到這心情也低落無比。
當然他沒經歷過這些當然沒有外婆心裡那麼深刻。而且他還跟外曾祖父相處了了將近五年。
“但是不得不承認,他沒離開之前我的童年的確是無比幸福的,雖然缺少母愛,但是他又做父親又做母親的把我養到十歲,已經完全彌補了那份缺失。
而且在那個又是亂世又落後的年代,我家又不是什麼地主,一個外來人帶著女兒,來到一個陌生的村子,不受歧視,不愁吃穿,還受人尊敬。
不用幹辛苦活,無拘無束的快樂生活著。現在回想一下真的是不敢想。
就連你姨婆後來都直言,是老天把我爸帶到她身邊,用十年快樂彌補了當初她父母給她的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