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的老樹鐵核,舟山師傅純手工雕刻,蓮心造型各異,雕工相當的乾淨,荷葉層次分明,男女都可以佩戴的款式,寓意:多子多福,轉運,過節送禮相當不錯,鐵核不易開裂不易花。
重器《八寶彌勒》這種核可以給到匠人非常高的拓展空間,刀工特別明快傳神,彌勒五官突出,人物形態逼真,精品全新設計大肚八寶彌勒顏色紅潤深邃透亮光澤表面很光滑上手賊快好看又大方開臉喜慶大肚飽滿圓潤福氣滿滿全新款式剛設計出來的核質堅硬,飽滿、色潤!
作為玩核多年的資深核雕愛好者,他經常對核雕新人提出自己的意見,倡導大家理性消費,看雕工說話,而不在名頭上糾結。理性、精緻、小資、趣味、文藝腔調是這名發燒級核雕玩家的性格表達。
身處魔都,年時芳華,與大多同齡人一樣,追求著那些虛榮外象,身困體乏之際遇見了“核”。至於是我機緣巧合地撞見了“核”,還是她闖進了我的“心”,時至今日也沒想明白,或許上天註定要讓我倆糾纏不休。
談“核”之前,在此得事先說明一下,通篇可能不是太流暢,沒有辦法完全還原過去的細枝末節,文中所提及各位手作匠人與作品良莠等問題,僅代表個人淺見,並不與市場運作及所涉相關人士名譽地位掛鉤,請勿誤有他意。同時作為一名玩家,需要指正的地方有很多,還望同好中人多多提點,千感萬謝。
元年初始,很多核雕作品並沒有落款(包含目前多數排名靠前的名家們,估計他們也未預想到沒過幾年會有如此翻天覆地的鉅變),也沒有原料大小之分(只有鐵核、油核、三花、四花、怪核之分),價格頗為色伊。
雖然回想過往的價格,心裡五味雜陳,但在當年的物價,對於月薪族的人來說這也算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其實真正經過把玩後出效果的也就那麼幾件,不少作品因為種種原因無法上手盤玩,甚至連存放的要求也很高。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當時玩核的年輕人少之又少,莫名其妙就變成了獨行俠,也沒有多少人能理解或欣賞這門手工藝的魅力所在。
“工”勝於一切名頭,實實在在的看作品本身。
落款、證書到底能不能百分之百的確保作品的質量,大家心知肚明。
盤玩為首,收藏為輔,投資就拉倒吧。
玩物一件,本來就是圖一樂。如果不能上手盤玩看變化過程的核雕作品,從本質上說就失去了大部分樂趣;至於收藏一說,不以價格為唯一衡量標準;投資不考慮,風險太大,論回報率也是低值。
近五年來,入手作品數量年均十來件,每一件幾乎都是非你莫屬,加之多年來的積累,為了避免束之高閣,適時的控量,這樣就產生了流轉易物。以玩養玩在圈內不稀罕,只要以真待人,都是行得通的,現狀也就做到了“經手既是擁有”,僅此而已。
在談及“蘇工”、“老蘇工”一詞時,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舟山村,那裡除了須、殷倆大族系、鍾家一系及其徒弟們,能夠體現蘇州核雕的古樸拙味之外,還有一些“埋頭苦幹”遠勝於名的師傅。
繆小明老師雖然名聲在外,但功力保持,作品質量一直有保障(傳聞年作十顆作品),精於浮雕技法,刀法細膩不失靈動。早年間的圓雕作品也稱得上蘇工典範,《西廂記》與四大天王中的《廣目天王》也只是晚輩能力範圍內所能收入囊中的作品。
如果說繆小明老師的技法源於少時的木工基礎,那麼任敏華老師算得上“氣質型”匠人(覺得和桃核雕王開明老師有異曲同工之妙),也是個人非常推崇的幾位老師之一。
之所以偏愛任老師的作品,主要是因為其作品滿足了我各項把玩與收藏的條件,從原畫作的還原呈現、佈局設計、人物形態神韻的把控、細節處理等都很到位,更深深抓住我眼球的就是那一手漂亮的字,敢問有幾人能把落款署名搞定了還能寫像樣的。
任小明老師算是個奇才,動物題材作品的刻畫不但形似,連神態也惟妙惟肖,當年《全家福》系列作品可圈可點。
胡海生老師和敏明老師早年間的作品以吃刀深出名,人物神韻尤佳,經過把玩之後呈現出鑽石切面效果,陽光映照下很是亮眼,只可惜兩位老師後續作品再無創新。
之所以稱其為匠人,是因為拿著匠人的酬勞奉獻著大師級的作品,絕非嘲諷之意。《八寶觀音》、《鳥語花香》、《十八羅漢》等作品都是當時力作,功力不遜色於某大師,甚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但很少人能有機會接觸到其作品。
所以當年有個玩笑,同時期某大師作品有明顯差異的話,那麼好的就是汝雷本工。時過境遷,不說也罷,《十八羅漢》小籽作品周福林、周泉根老師也很出彩,只是不太會營銷推廣,少有人能親自感受。
海派,能算滬上特色嗎?算吧,必經有個“海”字嘛。曉亮(徐華亮)的《夜夜生財》、《八大財神》風靡一時,打破傳統的做法,確實讓人耳目一新。其師王鼎新更是技高一籌,美院出身的他,乃是滬上牙雕泰斗顧振鵬先生的關門弟子,其在不同材質上執刀雕琢出的佳作也是獲獎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