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段:可將32片以上不同器物的碎片用微鑄或以榫卯結構製作成一尊器物
8段:需有6位8級及以上段位舉薦,而且從業超過30年,可以言傳身教給後輩金繕修復45種以上流派的技法
9段(國寶級):需位8級及以上段位舉薦,本人從業超過45年,家族從事金繕可明確考定有3代以上,言傳身教給後輩,品行優異,具有7種以上金繕修復秘法,可為行業之典範民族之國寶。
金繕修復,即是用天然生漆將破碎的瓷器黏合後,再在表面施以金粉或者金箔,讓茶具煥然新生。
茶具雖無生命力,但它從泥胚到製作,再有緣成為我們茶桌一員,經歷了長久歲(茶)月(湯)的洗禮,或多或少也與我們培養了默契。
所以當茶具殘缺不全時,棄之可惜,留著又無用,而且和新的茶具培養默契的過程中,我們也會對舊茶具難以忘懷。金繕修復能夠解決茶友們的這個煩惱。
金繕修復,即是用天然生漆將破碎的瓷器黏合後,再在表面施以金粉或者金箔,讓茶具煥然新生。而且,金繕修復工藝的適用範圍很廣:瓷器、紫砂器、木質器具、玻璃器皿、玉器以及新材料等等均可修復。
金繕嚴格來說應該叫漆繕。有人認為金繕修復工藝是起源於日本,其實繕源於我國的鋦瓷和描金,只是被日本發揚光大了而已。
這種觀點是有古籍記載的。日本江戶時代,儒學家伊藤東涯所著《螞蟥絆茶歐記》中記載道:曾有一隻南宋龍泉窯碗被帶到日本,並被視為國寶,被皇室珍藏。
到了日本室町時代,該國寶被掌權的大將軍足利義政得到,因為時間久遠,碗底已經出現裂隙,將軍遂派遣使者攜其回到我國,請大明皇帝再賜一個一模一樣的,但當時遍訪各窯,都做不出這樣釉色的碗,只好命工匠將裂隙鋦住,帶回日本。
之後,日本工匠在我國鋦瓷技術的基礎上,用天然生漆去勾填,黏合碎片裂隙再施以表面的描金,這才有了金繕修復工藝。
先是調和黏合劑,將天然生漆與蛋白、糯米粉、黃土粉、麵粉以及適量的瓦灰等材料按比例調和在一起。黏合劑不含任何化學成分,可放心使用。調好黏合劑後,按以下步驟進行:
1.先用清水擦乾淨多餘的灰塵泥土,若擦拭難度大也可以用粗砂紙打磨;
2.用鑷子將原本破損的瓷片對準位置,黏合好瓷片;
3.再用黏合劑將多餘瓷片間的縫隙填補平整;
4.等黏合劑幹了之後,用調好的大漆刷在修補之處;
5.放到陰涼處陰乾,等乾透了之後打磨平整,要做好刷多幾遍大漆的準備;
6.用金粉的最佳時機就在最後一遍漆半乾不幹的時候,這時候用金粉會粘得更牢固,要多施幾遍,直至將其完全鋪滿;
7.晾乾拋光,注意打磨力度,簡單處理掉凸起部分即可完工。
金繕修復的工藝說起來容易,實際操作起來難度可不小,比如堆填生漆要嚴格把握厚薄程度,還要跟先前線條的軌跡、面積相一致;比如描金粉就好像是畫一幅畫,要想每一處線條好看,也要嚴格把握線條的粗細、頓挫、質感等等。
雖說金繕修復後,茶具與原來的樣子並不完全一樣,但只要能讓茶具還能物盡其用,並且以另外一種美的形式存在著,何樂而不為呢?
金繕是運用純天然材質修補殘缺器物的工藝名稱,需要一定審美的一門技藝。金繕源於中國,本質上是修復的範疇。金繕修復有很廣的適用範圍,用作於瓷器和紫砂器居多,除此以外也可以用作於竹器,象牙,小件木器,玉器等。
金繕修復,即是用天然生漆將破碎的瓷器黏合後,再在表面施以金粉或者金箔,讓茶具煥然新生。而且,
起到化腐朽為神奇的關鍵是一門叫“金繕修復”的手藝。它可以讓你和不小心打破的心愛茶器再續情緣!
金繕,意思是用天然生漆將破碎的瓷器黏合後,再在表面施以金粉或者金箔,為其賦予新的裝飾語言。
瓷器被金繕後,雖留有傷疤,然又如新生。
“殘缺是無常的”,中國金繕第一人鄧彬說。
總說“人生無常”,其實物的命運和人的命運一樣,在這世間經歷著種種悲歡離合,也會磕傷、碰傷、摔傷。
無常的世界裡,總有身不由己的傷。
每當受傷殘缺的器物交到鄧彬手上,都被他施以“魔法”,髹金繕物,賦予器物新的生命,重回主人身邊,令人頓生破鏡重圓的喜悅。
“施法”後的器物,一道道傷痕化作金色的阡陌,如烏雲背後的陽光,明亮而溫暖。
讓人相信,在無常的世界裡,每一次受過的傷口,都將成為光透進來的地方。百镀一下“大時代的夢爪书屋”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