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科幻靈異>大時代的夢> 第七十二章 桃花塢年畫(4)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十二章 桃花塢年畫(4) (2 / 2)

清咸豐、同治以後,桃花塢年畫一度向上海小校場遷徙。上海小校場位於上海老城區城隍廟附近,原為上海縣駐兵演武之處。自清嘉慶以來,廟會興起,逐步形成商業區,年畫商也沿城隍廟設店經營。

1860年太平天國東征期間,蘇州桃花塢一些年畫店為躲避戰亂遷聚於此。清末,上海經濟迅速發展,市場繁榮,大批蘇州畫家、工匠先後受聘於此。

因此,上海小校場年畫應該是屬於桃花塢系統,其發展主要是清同治至光緒的近50年間。在這一歷史過程中,它與蘇州桃花塢年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桃花塢年畫的香火,最終還是在家鄉蘇州一直延續到新中國成立。

晚明以來,在利瑪竇、郎世寧等西方傳教士和畫家的影響下,基於實證主義的幾何透視學開始影響我國的繪畫作品,對中國繪畫了解和掌握空間原理起到很大作用。桃花塢年畫也受到這種繪畫技巧的影響。

清雍正、乾隆年間,桃花塢年畫中的一些作品出現“仿泰西筆意”(《山塘普濟橋圖》)、“法泰西筆意”(《全本西廂記》)、“仿大西洋筆意”(《靈臺行樂圖》)等題識,桃花塢年畫的創作者開始以西洋繪畫技法生產、表現一些社會風俗類的畫作,呈現出別開生面的西洋趣味。所謂泰西,通俗來講,指的就是西方。

桃花塢年畫對泰西筆意的運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桃花塢年畫的寫實手法吸收了西洋繪畫的透視法則。像是《姑蘇萬年橋》《姑蘇閶門圖》等都運用了這一原理。

這些作品的畫面佈局由近及遠,由大及小,比例也比較協調,空間層次的深度和廣度得以展現。其次,桃花塢年畫首次以科學的方法運用明暗光影的知識,打破中國年畫固有的表現形式。

很多描繪大型場景的桃花塢年畫,畫面光線統一,準確描繪物象因光線照射而形成的光與影。第三,桃花塢年畫在製版等方面同樣也受到西方版畫的影響。

中國傳統年畫墨色僅有一次印刷,並沒有深淺墨色的二次印刷。而桃花塢年畫有部分作品分墨色深淺兩版印刷,然後再以手工敷暈色彩。這種西式版畫處理手法使畫面層次更為豐富,空間更加廣闊。

桃花塢年畫不僅吸收著西方文明的精華,它還隨商船漂洋過海到日本,影響了日本浮世繪的藝術創作,並透過浮世繪間接影響了歐洲的繪畫藝術,桃花塢年畫因此被海外媒體譽為“東方古藝之花”。

在日本古典美術中,浮世繪的知名度最高。“浮世”乃瞬息即逝的塵世之意。浮世繪是江戶時代以江戶市民階層的審美情趣為基礎發展起來的風俗畫,其發展和印刷業有密切的聯絡。

浮世繪樣式的發展主要是在木版畫形式上進行的,因此人們提到浮世繪,往往就是專指木版畫形式,其中以刻繪美人畫和風景畫等居多。

明末清初,桃花塢年畫就已經流傳到日本。有研究稱,日本的浮世繪在桃花塢木版年畫的影響和啟發下進入新的藝術境界:“中國年畫感動了日本浮世繪版畫家,浮世繪的新構思無不以此參考。”

桃花塢年畫對浮世繪版畫的主要影響,首先是透視和明暗畫法的運用,併成為“西畫東漸”大背景下,向日本輸入西畫技法重要的“二傳手”。

浮世繪的色彩起初與桃花塢年畫的色彩有著相似之處,僅有單一的墨色,後來才出現赤版,以紅為主,再加印黃和綠。這種印製版畫的技術,在色彩、人物造型、構圖等形式上都受到桃花塢年畫的影響。

在浮世繪中,還出現模仿桃花塢年畫的作品。二者的相同之處還包括組圖系列的形式、續繪的構成(數幅畫面擁有相同的背景)等。

桃花塢年畫傳入日本後,又透過浮世繪輾轉傳入歐洲,對歐洲19世紀興起的後期印象派油畫的技法和風格產生重要的影響。

浮世繪中的前縮透視法、散點透視法及重疊透視法,被馬奈、莫奈、塞尚等印象派畫家運用到他們之後的繪畫之中,對西方繪畫產生深遠影響。

在莫奈的《睡蓮》系列作品和馬奈的名作《吹笛少年》中,我們都可以看到浮世繪的影子。追根溯源,這其中也有桃花塢年畫的功績。和日本浮世繪一樣,桃花塢年畫為世界繪畫藝術的進步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清康熙年間,桃花塢年畫得到發展;至雍正、乾隆時期,更為興盛,與天津楊柳青年畫齊名,史稱“南桃北楊”。

近代社會劇變之下,蘇州繁華不在,桃花塢年畫逐漸失去當年的榮耀。太平天國時期,蘇州年畫遭戰火破壞,元氣大傷。加上西方現代印刷技術的傳入,大量石刻年畫傾銷,桃花塢年畫逐漸喪失原有的城市市場,走向衰落。

新中國誕生,桃花塢年畫獲得新生。1956~1959年,桃花塢年畫藝人試印水印木刻《屈原》《蘆葦小鳥》及詩箋、《1957年春牛圖》和陳老蓮的《水滸葉子》等作品,刻印俱佳,紙墨精良,受到郭沫若、傅抱石等文化大家的讚賞。

改革開放之後,出現桃花塢年畫創作的又一個高潮,一大批題材新穎、形式生動的年畫作品相繼問世,受到社會好評。

作為中國的傳統手工藝,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已不單單是一種用來美化居住環境、烘托節日喜慶氣氛的裝飾繪畫藝術,它代表了在幾千年的文明發展過程中,人們對於避邪驅鬼、驅災御兇、祈福迎祥等美好意願的追求,更是一種傳統文明的延續和發展。

一個偶然的機會,從一位朋友口中聽到蘇州桃花塢地區的舊城改造,於是就扛上相機,去找唐伯虎《桃花庵詩》中的風雅。到達蘇州桃花塢大街後,已經遲來一步,桃花塢周邊已被拆成了一片廢墟,就連唐伯虎故居也已成為斷壁殘垣。

桃花庵被毀,桃花仙已逝,桃樹也不見蹤影,心有不甘,扛著相機穿村過巷,終於柳暗花明——在唐伯虎破敗的故居旁發現一個幽深的院落,青磚圍牆掩不住滿園秀色。

雕花的門簾上刻著兩個俊秀的繁體字:樸園。推開虛掩的大門,更有水榭樓臺。心中暗喜,決定把這兒當成蘇州園林來遊玩。

古時,桃花塢大街是蘇州才子聚集地,而桃花塢年畫,則是將文人畫的風雅透過喜聞樂見的民俗形式來表述:傳遞祈福迎祥的《一團和氣》、《花開富貴》;用來驅兇避邪的《神荼鬱壘》、《鍾馗捉鬼》;說時事風俗的《洋燈美人》、《蘇州火車開往吳淞》;講戲曲故事的《三笑煙緣》、《穆桂英大破天門陣》……

清乾隆時期,桃花塢年畫發展至巔峰:年產量高達百萬張,與天津「楊柳青」齊名,成為我國南北兩大民間年畫中心。桃花塢年畫不僅行銷全國,還遠及南洋、日本。並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日本浮世繪的形成。百镀一下“大時代的夢爪书屋”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