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科幻靈異>大時代的夢> 第五十五章 古扇(4)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十五章 古扇(4)

扇子,是中國一種特殊文化現象。歷來文人墨客喜歡在扇子上面題詩作畫,言情託志。

在古代,扇子有時被看作是官職的象徵,大概是因為古代官員多為文人出身,而文人又常隨身攜帶一把扇子,在各種場合中常持扇揖讓。三國時諸葛亮手執羽扇運籌帷幄,其神態悠閒自若,後來人們又把羽扇看作是智慧的象徵。

宋之前的女性與扇詩畫古代女子最中意一枚枚圓形有柄的團扇,把它視為兒女情長、美好的定情之物,既可作信物,又可述衷腸。美好寓意的賦予,譜寫了很多浪漫的故事。心靈手巧的西施用麥草編成扇,將自己的容貌用彩絲繡於扇芯,送予越國大夫范蠡,定下了百年好合的誓約。

西漢時期的團扇,因為它潔如明月,蘊涵著團圓、歡聚之意,很容易就被女性細膩、溫婉、浪漫的性情發現和選擇,將它視為純潔愛情的象徵。魏晉時期這種寓意仍然被繼承著。

不過在花卉表現手法上,東西方的風格顯然很不一樣,東方是低調奢華有內涵的,西方是熱烈喧鬧引人矚目的,兩相比較,竟和花藝風格高度吻合。

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在烈日炎炎的夏季,隨手獵取植物葉或禽羽,進行簡單加工,用以抵擋太陽產生風,故有「障日」之稱,這便是扇子的初源。

主要材料是:竹、木、紙、布、象牙、玳瑁、翡翠、飛禽翎毛,其它棕櫚葉、檳榔葉、麥稈、蒲草等。

不過早期的扇子並不多用於引風,反而成為統治階級彰顯自己地位與特權的儀仗扇。因此多見於皇宮中,又叫「宮扇」。

明清時期開始時興題字作畫,包括在扇身上鏤、雕、燙、鑽,漸漸使扇子從一個功能型的引風用具變成了藝術品,一時之間身價百倍。

有一種反差是,「新中式」在流行,日本卻死守傳統,很多文化人說,想要了解傳統的唐代文化風貌,得去日本看。這也是侯孝賢導演拍《聶隱娘》時要跑到日本取景的原因,當時也被很多吃瓜群眾罵得不輕。

中國年輕人在創作扇面時,也會加入許多融合風格,古風或許只存在於個人的想象中。

不過不管中式、日式,東方的審美一直都風格鮮明,喜用大紅、金黃、素色,要麼低調地濃墨重彩,要麼娟秀典雅。手法上喜愛用手繪或刺繡的方式裝點扇面,意境上強調與自然的融合。

一把絹面或絲綢面的團扇,應當比紙質摺扇值得保留許多。扇面上只需幾朵植物花瓣或葉片,就那樣輕輕往身上撲一下,風不請自來,美得很。

16世紀初,中國摺扇傳入歐洲。葡萄牙、西班牙因為缺乏優質紙張,以細嫩的牛犢皮、羊羔皮作為扇面,稱為皮摺扇,有的還在扇面上灑香水,稱為香皮摺扇。

同一時期,法國宮廷內流行用中國絹綢和牛犢皮製成的摺扇。18世紀,法國大量進口中國的竹扇骨,在巴黎組裝、生產摺扇,使巴黎成為歐洲制扇手工藝的中心。

扇子在歐洲,是舞會社交的必要裝備。這注定與東方清幽、獨處的意境不同,西方的扇子是熱烈、熱鬧的。

西方人非常喜歡東方摺扇,直到今天,她們結婚時還會出現一個畫面:新娘拿著手捧花,伴娘拿著摺扇,甚至將手捧花演化成摺扇形狀。

如果扇子也有四季,那麼可能西方花藝扇正好是春夏,明媚燦爛,很年輕;東方古扇恰逢秋冬,蕭瑟清冷,卻容易悟出人生真相。

去年我們還寫過一個粉絲的作品,她將乾花和團扇結合在一起,也是融合和創新的不錯嘗試。這種扇子,無所謂風格和時代,只要看見,小女生都會想剁手的。

↑仿乾隆宮廷牡丹緙絲團扇

李晶說“雖然我做的是傳統的團扇,但我不會狹隘地說只有傳統的、中國的才是好的、美的。有人會喜歡無印良品,有人會喜歡巴洛克,美國的設計風格和歐洲的是不一樣的,日本現在的審美與過去的也是不一樣的。在我看來,美的就是好的。我希望我設計的團扇是美的,是符合現在人審美的。當然,並不是說我的設計風格要多麼現代,而是我的團扇,供現代人使用或者放置在他們生活的空間裡,不會有違和感。”

扇子,最能代表東方之美的藝術品之一。

扇子的美,在於材質構建的形制,在於畫面內容呈現的韻味。

從中國古人擇材而制扇,用雅心畫扇面圖案時,扇子,已經從一種簡單的納涼消暑工具,演變成了雅賞把玩的文化用品。

作為江南文化的核心聚集地之一,扇子這種極富人文氣韻的雅緻之物一直是杭式生活的配置。杭州歷來是中國的制扇中心,杭扇與絲綢、茶葉齊名,被視為“杭產三絕”。

出生於杭州的中國書畫全藝扇面大師趙平加,便是這杭扇技藝最富有代表性的傳承人之一。

趙平加是中國第一位書畫全藝的扇面大師,她的扇子受到人們的喜愛。其扇面設計涵蓋人物、山水、花鳥及行、草、隸、大小篆、楷六體書法,並掌握檀香扇藝的設計、烙燙、彩繪、彩噴、雙面異像等一整套工藝。她能畫善寫,表現手法靈活獨特,大膽創新、突破傳統,結構新穎、造型別致、構思巧妙,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現為高階工藝美術師,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杭扇代表性傳承人,杭扇領軍人物。

原本,趙平加祖籍閩南,她的祖父、舅公一輩從事做木雕繪畫傢俱製作、是民間木雕、雕花和描金貼金、漆花的高手。他們製作的傢俱,遠近一帶很有名氣。

趙平加最初的藝術啟蒙便來自於家族傳承的木製傢俱繪製藝術。那雖然是民間的藝術形式,採用的題材也都是民間的故事、傳說、諺語等內容,但都生動自然接地氣,深得百姓喜歡。

趙平加也在這樣的民間藝術氛圍中薰陶長大。她從小便愛畫畫,有一定藝術天賦。這個喜歡安靜的女孩子,在十幾歲時,和其他愛貪玩的小朋友不一樣,她更喜歡專注的練習畫畫。甚至,為了能更接近心中的藝術之夢,這個小小的女孩子還會找機會到美術學院去旁聽課程。十三歲時候,趙平加開始師從中國美院周昌谷、趙延年、徐啟雄、吳國亭諸等教授。

1979年進杭州王星記扇廠從事扇藝製作設計,得到了老前輩、朱豹卿、曾密、李湘梅、潘飛輪等諸多老前輩的悉心指點傳授。她技藝全面、悟性較高,對扇面、扇骨造型設計、檀香扇、黑紙扇和白紙扇等創作有新的突破,表現手法靈活獨特,構思巧妙、造型別致,具有較高的藝術造詣。她傳承和發展了杭州扇藝,是杭扇中能全面掌握多種技法和工藝設計的行家。

1999年應邀赴法國參加國務院新聞辦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共同舉辦的“99巴黎中國文化周”。這一年是趙平加藝術生涯的轉折點。從法國回來後,趙平加不斷創新,突破了創作扇面的單一形式,將書畫結合起來。他創作的扇畫,六種字型與繪畫相得益彰,還有重彩的工筆畫。傳統素雅的扇面藝術一下子變得色彩斑斕,內容豐富多彩,既能表現中國傳統藝術的精華,又能將各種題材的故事搬上扇面。

趙平加不斷挖掘傳統扇工藝精華,使得杭扇得到繼承和發展。久負盛名的傳統名牌產品杭州黑紙扇,備受文人墨客喜愛的文玩白紙扇、女子使用的百年香氣留存的檀香扇,絲綢之府杭州特色絹扇在她的挖掘下都有創新和發展。

黑紙扇是杭扇中最負盛名的摺扇,在清朝曾多次作為杭州特色產品進貢朝廷,故黑紙扇又有“貢扇”之稱。黑紙扇人稱扇中一絕,它要經過制骨、糊面、摺面、上色等88道工序。全棕黑紙扇採用雲南、貴州等地高山生長的棕竹為扇骨料,花紋別緻,恰如公雞頸毛。扇面選用浙南山區特產純桑皮紙,反覆塗刷數層諸暨產高山柿漆,質地棉韌細潔色澤烏黑光亮,其採用的原材料幾乎全部為天然物,在紙扇的行列裡,恐怕只有黑紙扇才能稱得上是全天然產物。黑紙扇的牢固性、實用性、美觀性、傳統性和製作工藝難度是其他白紙扇無法比擬的。黑紙扇不但外觀古樸典雅,而且內在質量堅韌耐用,具有雨淋不透、日曬不翹的特點,故有“一把扇子半把傘”的傳說。

趙老師透過多年的實踐,把傳統工筆重彩技法運用在黑紙扇的繪畫中,使畫面產生出立體感效果。她還開發了黑紙扇真金工筆畫與999金箔研泥金粉製作工藝,創作了大量金箔人物、山水、花鳥。如《天地玄黃》《西泠八家》《蘭亭序》同時她還用真金彩繪結合方法,創作了一系列套扇,使畫面疏密有致、線條流暢、色彩富麗厚重。如《群仙祝壽圖》《幽香》。

“其實做扇子,不要光想著這是個手藝活兒。這其實是一門將傳統元素,用現代理念去完善的藝術。扇子是載體,書畫藝術是點睛的靈魂。”

在趙老師看來,杭扇作為一門傳統的手藝,創新是有傳承的創新。“有些傳統是不能丟的。我們先要用心理解古人選擇這些材料,制式的用意,才能真正把現代理念融入進去。你看,黑紙扇一般選用棕竹,這從色彩搭配上是比較和諧的,同時棕竹我們一定要選用野生竹子,野生竹子的竹紋製作出來的扇骨就極其漂亮。每把扇骨花紋是天然形成的,獨一無二。面要儘量選用韌性高的手工造紙。我們一般選用的是桑皮紙,雙面多道工序,反覆刷槳染色,一層一層刷。”

在趙平加的扇畫藝術生涯中,她分別設計出黑紙扇、檀香扇、白紙扇、絹扇、掛扇、宮扇、西班牙扇等15大類,400多個品種。復興了明代金箋扇,代表作《乾隆御詩西湖十景》《佛緣》。

在趙平加的不斷探索、創新中,她製作的杭扇也形成了自己獨樹一幟的風格,雅緻,清秀,有著濃濃的人文底蘊和杭式江南靈秀之風。

“2010年,我和媽媽去上海參加了世博會。在此之前,我總覺得傳統藝術工作很辛苦,所以一直把扇藝當興趣愛好,沒往工作方面考慮。世博會上,看到那麼多慕名而來的遊客包括國外遊客和小孩對杭扇這麼感興趣和喜愛,有的人甚至專程來了三次,體驗現場的互動環節。這使我對傳統工藝有了新的認識和轉變,我覺得年輕人應該更好地繼承傳統藝術。從上海世博會回來後,正逢杭州市鼓勵大學生創業之際,於是就藉此機會,開了自己的公司平加扇藝,從此追隨了趙平加的扇藝步伐。”遊曉婷回憶說。

趙平加和女兒遊曉婷創作了純手工剪紙扇,表現了杭州詩情畫意的風景。透過扇子這個載體展現了杭州的自然風貌,人文景觀、風土人情。一套4把的剪紙藝術扇,分別有“平湖秋月”“三潭映月”“雷峰夕照”“斷橋殘雪”剪紙圖案。即時在設計院工作期間,遊曉婷也沒停止過對扇藝的學習,並且作品也獲得了行業內的認可。

2009年,她所設計的作品剪紙套扇《西湖風景》獲杭州市旅遊紀念品金獎和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銅獎。同年,黑紙真金彩繪套扇《四大名著》和《西湖故事》榮獲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精品博覽會銅獎和首屆浙江省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優秀獎,《西湖之花》榮獲全國旅遊商品銀獎,《山色幽居圖》榮獲第三屆中國浙江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其中《四大名著》將傳統扇藝與流行的卡通動漫元素相融合,人物造型誇張可愛,受到眾多年輕人歡迎。她也擅長水墨風格的扇面繪畫,蟲鳥小趣,搭配文玩摺扇,受到了很多文玩愛好者的喜愛。

獲獎無數的趙老師,退休後仍然選擇了自己鍾愛了一生的扇藝事業,成立了自己的杭扇工作室,每天潛心制扇,靜心繪畫,是她最美好的時光。“我在想,美是人人都需要的,看你怎麼去表現它。我們要順應時代的需求,開發更多有創新性,帶著時代特色,表現時代元素的作品,讓藝術走入生活,走入百姓。”

但是,還有一種畫滿密碼的扇子你見過嗎?你知道它是做什麼用的嗎?

這種畫滿密碼的扇子名叫密符扇,全名是軍糧經紀密符扇。軍糧經紀是古代的一個職位,專門負責檢查軍糧質量,也就相當於現在的海關質檢員,他的工作就是,從碼頭驗收糧食之後,再往各大糧食倉庫運輸,這可是個肥差,所以有很多人都爭著去做這個軍糧經紀。

密符扇扇面上畫有一百個不同程式碼,這一百個神秘程式碼代表了一百個不同的軍糧質檢員。

軍糧收到檢驗以後要在布袋口上用氟碳畫上負責驗收軍糧質檢員自己的符號,就相當於現在蓋上經辦人員的印章。在運輸的過程中還要進行抽查,如果因為受賄造成這批軍糧不合格,一查符號就知道是誰驗收的,受賄的有關人員就要受到處罰。

據說這100個奇奇怪怪富有創意的程式碼,都是由當時第一任軍糧經紀人根據自己的愛好,隨便任意選擇確定的,可複雜、可簡單,一旦確定上報登記到密符扇上就不能隨意變更了。就如同我們現在確定自己的>程式碼符號確定後,就像簽字畫押式的,誰驗的貨誰就得負責,責任明確,充分杜絕了行賄受賄不按規矩辦事的情況發生。

扇子本是實用之物,以其輕薄而面積大,可扇風取涼。中國一向有在日常器物上施以裝飾的傳統,於是扇柄扇骨上有雕工,扇面正反上加書畫,使之愈加賞心悅目。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