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是人類古老的一種聚落形式。
山環水抱處,知是故鄉來。世上最美風景數故鄉。對於漂泊的遊子,每一條路,都是回家的路,每一處景,都有故鄉的影。故鄉的一草一木,曾經孕育我們成長,如今已化作心中的風吟。
上官振平這次回到家鄉,一共才花費了6個小時,他在心底忍不住慨嘆:記得當初考上大學,新生報到的時候是他和妹妹頭一回出遠門,光是路上的時間就花了好幾天啊!如今有了高鐵,無論再遠的旅程“嗖”地一下就到了。高鐵像是中華大地上的巨龍,他的腳印甚至延伸到了東南亞和歐洲,把方便和富裕帶給世界各地的人們!
“金戈鐵馬數十載,脫下戎裝再攀巖”。昔日,振平是祖國的鋼鐵長城,為國防事業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年華;今朝,他離開了自己戰鬥過的火熱軍營,前往地方繼續奉獻。
振平深知,現代戰爭不再是拼人數的戰爭,中國軍隊的傳統思維是為了勝利不惜犧牲,從前可以透過人數來彌補武器裝備和指揮的差距,而現在的超視距戰爭、斬首戰爭已經可以輕鬆的突破人數的優勢。保持龐大軍隊的意義不存在了!
振平從前在軍營裡磨鍊了體能和心性,如今他服從了退伍安排也是對祖國的支援與祝福!
眼前又是那一抹熟悉的青綠山水了。清風透過樹葉撫慰,清泉流過亂石滌盪。農田阡陌,溝渠縱橫,偶爾有舊時水車米礁、蔗車糖坊之遺址掩藏其間。而數座小型水電站卻深藏於大山峽谷,源源不斷地給村裡送來光明與動力。
山水間飄起的一縷炊煙,振平在村裡走到半路,看到一個小女孩坐在老屋門檻上,就上前跟她聊天:“小姑娘,你最嚮往什麼啊?”
小女孩回答說:“我最嚮往山核桃成熟的時候。”
“那你喜歡吃山核桃是嗎?”振平問。
不料小女孩說,“一點也不喜歡吃,只是山核桃熟時,爸爸媽媽就會從城裡回家採摘,她又可以見到他們了。”
振平深受震動,中國有3.7億農民工,6000萬留守兒童,這個資料不是小數目。上大學的時候,有一次他經過工地,才知道很多農民工孩子生病了都不敢回家,怕有誤工費和交通費。振平想幫他們,但不知道怎麼做。
如今村裡基本都沒有了青壯年的身影,只剩下老人小孩,守著那一畝三分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城鎮化帶給城市人諸多好處,但卻也給農村帶來了許多傷痛,千千萬萬的孩子成了留守兒童,千千萬萬的老人孤苦無助。
許多在城市裡發了家的人早已拋卻故土,在城市裡住上了用鋼筋水泥修砌的高樓;而另外一些還在工地或工廠裡拼搏的人,也帶著辛苦一年掙來的血汗錢,在春節的時候才踏上回家的路程。
“空心村”這個詞,拿來形容現在的農村現狀或許最適合不過。貧窮落後的代名詞,成了許多農村人極力抹去的標籤,哪怕擠破頭腦,也要在充滿霧霾,灌滿汙水,填滿食品新增劑的城市裡活下去,以成為一個“光鮮亮麗”的城市人為傲。
眾所周知,發展中國家的標誌,是大量人口從農村流向城市;已發展國家的標誌,則是城市人迴歸農村。英國就是最典型的代表。振平相信,我們國家遲早也會躋身已發展國家的行列。
而現在,揣著幾十萬的轉業費和積蓄,振平突然萌生了一個念頭:與村裡擁有土地的人簽定耕地長期租約,再返聘農民,每月付固定薪水,並且返還一部分農產品。
振平產生這個念頭背後的最大推手,是近期農業領域重標頭檔案頻出,財~政~部印發了《開展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實施方案》(財農〔2017〕53號)以及《關於開展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
說幹就幹,振平回到家鄉還沒歇幾天,就開始挨家挨戶地與村民們商量租賃土地的事。大傢伙聽說有人願意出資租他們的農田,還可以僱傭他們種地,都像撿到鈔票一樣高興。
留在村裡的人們大多已不適合在工廠上班,只能留在村裡給外出打工的兒女帶小孩。老大爺們都喜歡在村口曬太陽,人多了就組織玩“牌九”。老太太們除了帶孩子,就是去一起唸佛經。
而現在,村民們多了一個賺錢的去處,覺得日子更有盼頭了。
時間過得飛快,振平天天望著一片片黑黝黝的土壤,直到田野裡冒出一茬茬綠尖尖。麥苗爭先恐後地使出全身的力氣往上躥,毛絨絨、綠茵茵的,在清暉下挑著一顆顆晶瑩透亮的露珠。
麥苗漸漸伸展出嫩葉,像綠色的地毯,厚厚的鋪在田野上,一眼望不到邊。麥苗愈發的長得肥綠肥綠,微風吹拂,就像一湖綠水,不停地盪漾。
時間在人們的期盼中,慢慢擠進了二伏天的懷抱裡。天氣一天比一天熱了起來,太陽像潑了油的火球,火辣辣的懸在空中,向外散發著灼灼熱氣,就連僅剩的一絲遮蔽的雲彩,也在太陽的蒸騰中飛灰煙滅。中了暑的知了躲在大樹的胳肢窩下,也熱得有氣無力的聒噪。大地露出赤銅色的胸膛,水蒸氣像他的汗水一樣被蒸發。
在莊稼最需要水分時候,等來的卻是近三個月的大旱。龜裂的大地彷彿歷經風霜後的老人臉,皺紋那麼清晰和深刻,令人無奈又哀傷。
振平耷拉著臉看著土地的一道道傷口,心裡有說不出的痛。輝煌和毀滅只有一步之遙。快成功的時候,就是最危險的時候。
村裡開始流傳起振平不再支付工錢的謠言,在這個節骨眼上愈演愈烈。
為了讓謠言不攻自破,振平把被僱傭的農民們都召集起來。
“請鄉親們放心!乾旱是天災!你們的薪酬我照樣發放,斷沒有讓你們白忙活的道理!希望老鄉們能夠一塊把這道坎熬過去!”
振平如是說,村民們便七嘴八舌地感謝他不棄,其中一個年輕的後生給振平獻計策:八百里地外有一個莊稼通莊老漢,這次天降旱災,周邊水稻全軍覆沒,只有他莊老漢的水稻依然挺立。不如去他那裡取取經。
振平一聽有道理,即刻決定去拜訪。到了莊老漢家卻發現大門緊鎖,振平跟他的鄰居一打聽才知道,人家白天除了吃飯睡覺都待在地裡呢!
振平便又立刻到田埂裡尋他,只見田野裡綠油油的一片,莊老漢被附近的農民眾星拱月般的圍繞在中間,正在悉心地傳授禾苗抗旱的秘籍,“……紮根深,才能吸收更多水分……”
振平站在旁邊耐心地聽著,好不容易等到請教莊老漢的那群人都滿意而歸,才上前詢問。
沒想到莊老漢很乾脆地說,“我知道你!你就是鄰村那個帶領全村致富的兵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