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靜地等待著電影播放。
季銘調整了一下坐姿,又調整了一下。
“緊張?”文晏這聲音裡頭,有點很不確定的意思。
“……當然,首映哎,我能不緊張麼?”
“我以為你不緊張的。”
“呼,”季銘深呼吸了一口,如果不是太煞風景,他就要念《沙雕經》了,正好讓譚子陽他們也一起參與一下:“您太高看我了,我的第一部電影,全世界第一次放映,在第一的國際電影節,我要是還不緊張,那真是不食煙火的神仙了……”
文晏這會兒確定季銘是真緊張了。
因為他話開始多。
不過電影畫面開始亮起的時候,季銘陡然收聲。
畫面是從航拍開始的,遇仙降的山頭在霧靄裡聳立,銀風鈴在吟吟作響,兩塊綁著風鈴的紅帶子,飄飄搖搖。樹下,一個小姑娘穿著藍衣坐在那裡,望著遠方翻騰的霧海——然後她稚嫩的侗歌響起,漸漸扶雲而上。
《遇仙降》
《神靈降落的地方》
中英雙語片名,漸漸出現,交響伴奏也響起,和著王小花的侗歌,鏡頭停了一停,然後再度升高,彷彿乘著這歌聲,瞬間挪到了大河的另一端,然後往下一落,迴歸到正片視角。
……
李元提著行李包,跌跌撞撞地走到河邊兒的小碼頭,四處看了看,沒人,沒船。
他往竹板上一坐,把鞋脫了,然後放進河裡,蕩啊蕩啊。
坐了一會兒,他把頭探到水面上放,突然大大地笑了一下。
“怎麼沒有魚沉下去?”
哈哈哈。
電影廳裡的很多中國觀眾,輕輕笑了幾聲。
沉魚落雁的典故,老外是不知道的。
畫面裡,遠處有一葉扁舟晃晃蕩蕩地過來了,長空、碧水,遠山,船伕,洗腳的男人,李元站到竹板碼頭上,很大幅度的,連身體都被帶動了,晃著手。
遠方的船伕,一聲悠長的“來咧”,遠比水波到的更快。
“很漂亮的開頭。”1905的記者“成一”,負責幫網站看片寫評打分,旁邊是他的同事“菲菲”,都是藝名呢:“你覺得呢?”
這裡的電影院,沒有觀影不語的規定,事實上大部分藝術片都不至於能叫人忘記討論,它們那些冗長的鏡頭,緩慢的敘事,陰暗的色調,如果不透過聊天來打發,兩三個小時是很難打發的。
好電影,不一定是觀眾友好型電影——藝術片領域。
菲菲想了一下:“我覺得鏡頭很乾淨,導演特別剋制,沒有拍成宣傳片那種油膩感。”
“是因為季銘的氣質很乾淨?”
“啊,也是。”菲菲點頭:“他是構圖中心,是這個原因。不過導演也確實很剋制,也很大膽,把節奏放慢到這個程度。”
“但效果不錯。”
菲菲點頭,繼續看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