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來就在看男的。”王瑋現在真是放飛自我了。
譚子陽被他這一句堵的,算了,還是跟三金聊吧。季銘那個假惺惺的,也是靠不住。
劇場人超級多,本來人就多,但這回格外多——季銘功不可沒啊。他進劇場的時候,明顯竊竊私語的聲音都變大了,就跟一群齧齒類動物在啃什麼似的。
咔哧咔哧。
“都是你,你看看,現在搞得大家壓力這麼大。”姚成鐸跟季銘,現在常常在人藝碰到,他路也走的挺平的了:“全是來看你的。”
“你別誣陷我啊,每年都有很多人好不好。”
堅決不能認。
“我不跟你一般見識,我換衣服去了。”
季銘飾演《第十二夜》裡頭的管家馬伏里奧,這個角色的表演其實挺有意思的,他被戲弄穿著黃襪子,奇裝異服去吸引奧利維婭的注意,後來被關押之後,又被當小丑戲耍,就這兩場戲的演繹方式,其實都頗為內在。
類似小丑的角色,希斯·萊傑,比爾·斯卡斯加德……都有非常精彩的內心戲表演。
當然,馬伏里奧沒有那麼大餘地,季銘在有《掙扎》的想法之後,再來排練《第十二夜》,其實還有一點特別的感受,因為那個角色跟這個角色,都是很走內心的。如果更早一點動念,可能季銘對這個彙報作品會更有激情一點。
跟這一屆學生往年的彙報不一樣了,不是電影片段,電視劇片段,全是話劇作品,國內外的,經典的,或者新的。
也是到了時間,老師們也要睜眼看看,究竟快要進入畢業節奏的這一幫學生,到底學的怎麼樣了——話劇毫無疑問是最佳的考核方式。老師們都從第三排開始坐,中間還是學生自己,空出來了三排,三排之後才有觀眾。
對於臺上的學生來說,他們現在要面對的觀眾,就是自己的老師和同學。後面那些就力有未逮,也不必去考慮。
要是每一箇中戲大三學生,都可以做到在這麼大一個場子,不過不失地演一臺話劇下來,那真的是要牛嗶上天,顯然陳老師他們也不會有這種奢想。
季銘組是第二組。
因為是莎翁作品,全是古代英國那種裝扮,類似《加勒比海盜》,擺裙,皮靴,翻簷帽……一下子外圍的觀眾,都認不出來哪一位是季銘,你問我,我問他的。
而且季銘還有反串前科,他那一段《金陵十三釵》在網上也是名場面的。
使勁兒看,使勁兒看,那到底是個男的還是女的?是女扮男裝麼?是男扮女裝麼?是男演員演女角色,還是女演員演男角色——四個女同學本來就有反串男士角色的,這下子真是亂了,怎麼都認不出啊,對於那些不看戲,只找人的。
然後馬伏里奧出場,穿著黃色長筒襪,緊身的上衣,還有奇形怪狀的帽子和妝容。
“奧利維婭,”他抱著那一份假造的信件:“我對你的情意終於感動你了麼?”
哦豁。
不用猜了。
不用盯著看了。
這臺詞一出來,前排的人還好,因為近。後排的人,就完全能夠感受到區別了,力度、精準、感染力,全都秒殺其他人——這麼一臺戲,其實要放在正規劇場,後面的人肯定是要造反的。
一下就安靜了。
陳老師在季銘開始表演之後,眉毛就開始往上揚,儘管她沒看到傳說中的“情緒八爪魚表演法”,但季銘的表演顯然更側重於內心層面了,受益於人藝那些老師的指點,季銘現在使用身體來表達內心的能力,也變強大了很多——手和步子,其實是非常能給人不同的感覺,扭曲程度,步幅,落點,頻次,都可以讓人產生截然不同的想法。
荒謬的,內心激動的,內心扭曲的,變態的,急躁的,憤怒之極的……
儘管只是寥寥兩場戲,但當他第二場演完落臺的時候,陳老師還是產生了一種“這臺戲已經結束了”的感覺——儘管其她四個人,表演的也相當好,完成度也相當高。
她也是這麼點評的,到最後還是沒忍住:“……都非常好,如果沒有季銘的話。”
嗡~~
議論聲四起,這裡陳老師要是批評季銘一句,等會兒就是網上的驚濤駭浪。
“季銘戛納摘大獎,返校被表演老師批評。”
“飄了?季銘期末彙報遭重擊。”
“沒有專心學習拖累同學?季銘被班主任稱一個人壞了一臺戲。”
此類種種。
不過邊上的程郝啊,形體老師,臺詞楊老師……都帶著笑,沒什麼緊張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