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分析了季銘的發展路線,以及如何獲得這麼多人的追隨。
最後得出一個什麼結論呢。
青年演員並非只能依賴炒作,假造資料,經營粉絲來獲得影響力,透過加強自己專業能力,夯實自己的職業信仰,為粉絲樹立良好的奮鬥榜樣,也同樣可以獲得堂堂正正的成功,甚至遠勝於那些虛假的人設玩偶。
在五四百年前夕,這樣一篇“青年題材”的社論,當然是合乎需求的。
作為典型的季銘,毫無疑問是被好好背書了一把——不知道有多少季銘的粉絲,把這篇社論截圖下來,然後隨時享受著,拍在黑粉臉上的快樂。
“喏,拿去看,《光明報》認證時代好青年!”
這算是一重護身符,除非季銘違法犯罪,或者違反公序良俗,不然就很少有人能夠光靠嘴來讓季銘受損了。
季銘團隊當然是喜出望外。
這是操作不來的。
屬於可遇不可求的機緣。
如果不是五四百年的契機,如果不是正好在這個月份,如果不是在編的國話演員,如果不是一直以來,季銘的形象和實績,都無可挑剔——可能缺少其中任何一項,這篇社論都不可能圍繞季銘來寫了。
……
看到這篇社論的時候,季銘自己悄然抵達滬上——真的是悄然,連賣航班資訊的都沒發現他。
他一個人來的,沒帶助理。
初晴自己開車來接的他。
明天就是艾薩克·斯特恩國際小提琴大賽的總決賽了,歷經三場決賽,來自五個國家的六位選手晉級最後一戰,初晴是中國的唯二代表,另外還有一位比她大五歲的青年演奏家。
此外,還有來過美國的一位華人演奏家,遠比初晴來的經驗豐富,參加過伊麗莎白女王小提琴賽,參加過西貝柳斯小提琴大賽等等,經驗非常豐富,技巧也非常強大。
“曲目定了吧?”
“嗯,陳其鋼的《悲喜同源》。”
陳其鋼是旅法作曲家,中國人是從京城奧運會開始瞭解他的,然後從那之後,他開始頻繁地出現在中國的媒體上,一位和譚盾齊名的世界級華人作曲家,才為人所知。
“難麼?”
“呵呵,”初晴笑著看了他一眼:“沒聽過?”
“沒有,怎麼了?”
“這首曲子背後有一個非常悲傷的故事,陳老師的兒子當年在瑞士出車禍了,沒了,那之後陳老師經歷喪子之痛,有了一些新的感悟吧,從中國古曲《陽關三疊》裡汲取了一些啟發,寫了這首協奏曲《悲喜同源》,你看題目就知道了,悲喜,其實不只是很悲傷的一首曲子,也是很快樂的一首曲子,這種對應的,陰陽啊,太極啊這些中國哲學意象,都被放在裡面了,所以從情感理解上來說,是難的,從技巧來說,也是難的。”
季銘帶著一副黑框眼鏡,沒化妝,此時歪著頭看專心開車的初晴,覺得在自己領域上發言的她,有一種別樣的魅力——讓他想要化身為狼,真是個變態啊。
“看什麼?”
季銘搖搖頭:“沒什麼,覺得你又好看了。”
得到白眼一對的嘉獎。
“別人呢?”
“都一樣,曲子一樣,然後都是滬上交響樂團伴奏,邁克爾·斯特恩指揮——他是艾薩克·斯特恩的長子,另外一個兒子大衛·斯特恩是評委會聯合主席。”
季銘皺著眉想一想,覺得這比賽有點家天下的意味。
“就這個家族跟中國人玩兒唄。”
“才第二屆嘛,肯定還是有不足的,不過錢多呀,十萬美金,所以吸引來的選手水平都挺高的,但也別想說就跟四大賽能比一比了,那也不是一個級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