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音室的環境是非常封閉的。
季銘走進去之前,呼吸了一口氣,剛才的嬉皮笑臉,已經半點都看不見了,閉眼,睜眼,拉開門進去。
汪版的《我愛你中國》是一首流行歌曲,甚至是輕搖滾曲風的,跟季銘之前唱的歌曲,其實還不太一樣。
關於流行和民族、美聲之間,其實真的沒有高下之分,很多人在提及國家隊的時候,往往覺得能唱美聲,能唱民族的,就是實力強的,還真不一定。
兩者之間,在起點上有一個區別,流行的門檻更低,民族美聲則必須經過系統性的專業訓練,所以聽上去,就覺得民族美聲普遍都有一定的聲樂基礎。可是再往上走,很多流行巨星的歌曲,其實當民族美聲的歌唱家去演繹的時候,很多時候是不如原唱的——這裡頭既有聲樂技術的適應性問題,也有詞曲理解上的問題。
很多民族歌手唱大國大愛,你讓她去唱分手戀曲,情人之間的小心思,她就不一定能抓得住那個感覺,生活中沒有那種經歷,也沒有去研究過,發掘過,當然不可能憑空就會了。
音樂,從來都不只是一個技術活兒,它之所以動人,更多其實在於情感的共鳴——就好比經典版的《我愛你中國》,為何很多人一聽之下就會熱淚盈眶,也不只是葉佩英老師技術高,而在於一個海外遊子,回國之後,向離別已久的祖國母親,真情地呼喚。所以即便是民族歌曲,裡頭動人的部分,也更多是情感。
所以季銘唱這首歌,還是很忐忑的。
製作老師在外面舉手示意了一下,季銘點點頭,戴上耳機,裡頭是伴奏,眼前放著歌詞。
外頭的明星學生,也都沒有人走。
“每當我,感到疼痛,就想讓你抱緊我……”
“哦~”劉教授頭微微後仰,閉上眼睛,聲音流出舒適的意味。
胡旭和易千對視一眼,睜大了一下眼睛,往下拉了會嘴角,做了個鬼臉——咋樣,牛批不牛批?
坦率的說,季銘沒有想那麼多正能量的東西,消防啊,什麼扶貧啊之類,那些他的感受都不深。當他醞釀的時候,其實想到了尹寧,不是祖國母親,是他血肉靈魂上的母親。
有時候他也會想,當年老季在自己還沒有老的時候,就匆匆離開,尹寧抱著尚不知是的他,心裡究竟在想什麼?她的悲傷往何處去,她的思念往何處去,季銘從不懷疑他父母之間神仙般的愛情,但越是如此,當年尹寧承受的苦痛,他就越是不敢去想象。
在接下來漫長的,二十年,七八千個日日夜夜裡,她又是怎麼度過的?
她是一個很獨立也很強大的女人,從來不會說她只為兒子而活,可是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季銘應該是她感情上最重要的寄託,也是她能夠堅持的一個最重要的理由。
她在季銘身上,傾注了她所有的愛和智慧,只希望他能夠成長為自己的英雄,而不必伴隨著悲壯的經歷。
對季銘來說,亦是如此。
相依為命,莫不如是。
“我時候我會失去方向,就像天上離群的燕子,可是隻要想到你的存在,就不會在感到恐懼……”
“我愛你中國,心愛的母親——”
這“母親”彷彿窗簾後蓄勢待發的陽光,你一拉開,就鋪天蓋地。
這“母親”彷彿吸飽了湯汁的凍豆腐,你一咬下,就味蕾爆炸。
這“母親”彷彿開閘的水壩,澎湃而至千里,不休。
這“母親”彷彿你緊閉的眼眶,睜開,淚如雨下。
“我愛你中國,親愛的母親……”
啊!
錄音室外間,只有歌聲蕩蕩,別無其他。
“……我為你流淚,也為你自豪。”
程郝也是當了母親的人,表情特別窩心,笑著給季銘鼓掌,然後大家都鼓掌,季銘有點動情了,他很少有機會跟尹寧這麼直接地表達,等會兒可以要一個檔案,發給尹寧聽聽。
“我感覺不用正式錄了,這個太棒了。”製作老師看了眼季銘,他們這一行,有點像是高考語文閱卷老師,卷子往往大同小異,學生出的問題甚至往往都差不多,乃至很多歌唱家,或者什麼天后天王,在錄音室裡聽上去,也就那麼回事,算是高分卷,但每次批卷總是有高分卷在的。可是今天,他聽到季銘的這首歌,就有點閱卷的時候看到一篇眼前一亮的,別具一格的,才氣橫溢的,足以洗刷雙眼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