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給《藥神》唱了主題曲,而且還唱了一個廣受好評的音樂劇版本,大家都很吃驚你的演唱實力,不知道你是什麼時候學的?以後有沒有出專輯的打算?”
“藝考的時候,然後到中戲上課之後,相聲四門課叫說學逗唱,我們表演也是四門課,聲臺行表,聲就是聲樂,所以是有這個課,加上從小也愛好唱歌,唱的多好也沒有,主要還是徐導當時考慮我對劇本和故事比較熟悉,更適合來演唱吧。”
“那專輯呢?”
王曉追問一句,她以為季銘是想要混過去,但這是可以拿來當小標題的重量級問題,她不願意就這麼過去。
出乎她意料,季銘明確否認。
“沒有出專輯的計劃。我覺得還是要專一一點吧,表演也好,音樂也好,其實都是非常大的一個範圍,能把其中一項做好就很不容易了,做音樂,也並不是說能照著譜子唱下來就可以的,需要學習的很多,還是要保持一點敬畏之心吧。”
“你平時聽誰的歌比較多?”
“我聽歌挺雜的,搖滾也聽,鄧麗君的歌也聽,最近聽了毛卜易的《像我這樣的人》,還有李榮昊的《年少有為》,都覺得挺好的。”
王曉有點意外:“這兩首歌,照你的境遇,應該不太有共鳴吧?”
《像我這樣的人》是“像我這樣優秀的人,本該燦爛過一生”,《年少有為》是“假如我年少有為不自卑”,全是些“本該”“假如”,季銘自己已經是少年成名的代表了,這兩首歌的意味,跟他應該是不搭的。
“我的境遇?”
“燦爛,年少有為。”
“哈哈哈,謝謝。”季銘大笑幾聲,把問題就給擋了——這問題挺難的,要麼就承認了自己年少有為,要麼就是搞得不足來矯情一下,都不怎麼合心意,索性就不答。
王曉這回沒有追著來:“網上對你的發展,其實很多人非常好奇,你為什麼會選擇加入國家話劇院,當初去《演員》當指導老師的決定,再加上出道以後,你也特別低調,很少出席公開活動。所以有人覺得你的團隊有意為你打造一個不同於其他人氣明星的人設,低調實力派,你怎麼看?對人設個概念,你反感麼?”
季銘搖搖頭:“不覺得反感。人設,其實就是別人對你的印象,你想要給別人留一個好印象,這是人之常情嘛。再者從別人的角度來看你,肯定是片面的,一個人看另一個人,尤其還是素未謀面,也並不認識的,肯定不會是三百六十度,面面俱到。所以不論別人怎麼看我,那肯定是某一個方面的我,但我自己是立體的,也是全面的,我不太會讓以點概面的事情,影響到我自己。
但是戲劇角色是立體的,所以我是希望大家不要去關心片面的人設,還是多多關注作品角色吧,演員跟影迷,最好的交流,一定是角色和觀眾的內心共振,我覺得那是很難得,也很美妙的一個東西。”
王曉接著就問道:“這也是你處理粉絲問題的考慮基礎麼?網上有一些聲音認為你在私下裡對粉絲比較嚴格。”
“哈哈,差不多吧,而且工作和私生活如果不能分清楚的話,還是有一些壓力的,感覺好像無時無刻都在工作一樣——始終我的工作是演員,不是一個需要24小時維持的虛擬形象。”
王曉時緩時急地問了好多問題,季銘都一一回答,他也不推辭,真遇見不能回答的就一繞三千里。
“你最近又在排練話劇,之前利用暑假拍了你的第一部電影,應該生活節奏比之前要緊湊很多,會覺得累麼?”
“對我這麼懶的人,去食堂吃飯我都覺得累。不過表演這會事,始終是我自己喜歡的工作,哪怕累一點也甘之如飴吧。”
王曉點點頭,在筆記本上劃了好一會兒:“能聊聊女朋友麼?”
“林冉,給王老師添點水。說到累,您也很累啊,那比我累的同行就更多了,大家也都願意忙點吧,不忙不就過氣了麼?哈哈。”
什麼女朋友?
沒聽見。
。頂點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