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的膠東路波螺油子(圖片來源魯海《老街故事》)
中共青島市成立地下電臺小組,由吳森等組成的領導小組,建立電臺呼號,編出機要密碼。根據上級指示,採取了改裝收發報機裝置以隱蔽天線等安全措施,用手搖發電機發電。又在曹縣路、城陽路做準備了轉移地點。
中共膠東區黨委與青島市委決定,原打入國民黨警備區司令部及水路聯運指揮部等軍事機關的地下情報站要與地下電臺建立聯絡,與市委領導的打入海軍蒐集海軍情報以及打入敵陸軍50軍蒐集情報的地下工作同志組成了軍事情報網,許多敵人的軍事佈防情況、武器裝備情況透過電臺電波傳至解放區,迅速被傳給解放軍的指揮部。
1949年,國民黨軍隊垂死掙扎,多次在街頭抓兵,人心惶惶。黨組織認為電臺傳遞情報來源的黃、徐兩位同志,每天步行青島街頭萬一被“抓兵”,後果不堪設想,改派了兩位女同志傳遞情報。
當時,誰能想到這曲折轉彎的膠東路上有這樣一個電臺呢?
除了青幫、紅幫,還有黃幫
舊中國社會黑幫有幾大組織,那時全國同行的是“青幫”和“紅(洪)幫”,北洋政府時期,青幫在青島有很大的發展,那麼青島的黃幫是從何而來呢?
這裡要說一個神秘人物張宗援,張宗援其實是個日本人,他是日本間諜,原名伊達之助,是個“中國通”,起著中國人的姓名的張宗援,衣著說話全是中國化,此人行事極其隱秘謹慎,從《人名錄》看,他有幾處住宅,為人知道的龍華路、張店路口有一處私宅,齊東路39號也是張公館,齊東路這處私宅其實是一處諜報中心。平常人不知道他究竟住在哪裡,可謂“狡兔三窟”。
齊東路39號(圖片來源網路)
張宗援在青島結交了不少青幫頭目,1938年1月,日本第二次佔領青島,青幫分子有的投敵當了漢奸,張宗援在青島“青幫”中建了一個青島“黃幫”,這時期,青幫裡21代“大”字輩是高輩,張宗援找來“大”字輩的鄭蘭亭為會長,徐鐵珊、王大同為副會長,而張宗援實際操縱著一切,“黃幫”充當日本鬼子的幫兇,辦公地點在湖南路。
備註:黃道會全稱為“東亞黃道和平會”,俗稱“黃幫”,1938年2月,由日本特務許斐和日本浪人高橋、井上等人,勾結上海流氓常玉清等,組織而成。總部設在上海,受上海日本特務黑龍會上海分會會長楠木隆實領導,專門搞暗殺和其他恐怖活動。11月4日,中國黃道會華北本部在青島成立,張宗援任總裁。
日本在青島建立的特務機構
日本在青島設有幾處特務機構,對外通常叫“公館”。
日本陸軍的特務機構,在日本第一次統治青島時期已在青島開展間諜活動,聯絡點在湖南路14號,機關長是谷狄華雄。1938年1月,日本第二次佔領青島,特務機構以“梅公館”的名義牽至湖北路2號。除日本人外,有社會局、財政局等機構的中國人進出,他們是華籍特務。而德縣路5號在抗日戰爭時期是日本特務機構“武公館”。
1993年上映過一部電影《梅花公館》,內容大多是寫濟南的“梅公館”,但電影內景、外景全拍攝於青島安徽路12號,這裡曾是“鹽田公館”(日本青島方面特別根據地司令部情報部)。
商河路上還有“青山公館”,屬於日本海軍特務部。
1907年日本在東北成立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簡稱“滿鐵”,日本特務機構利用這一組織設立一個“調查部”,進行間諜活動,抗日戰爭時期,在淪陷區公開掛牌。滿鐵調查部青島事務所在文登路6號,他們為日本提供了大批“極密”、“密”級情報為日本侵華服務。
從外表看,這些“公館”是都是平常建築,夜深人靜則會隱約傳出中國人受刑後發出的慘叫聲,不知殘害過多少中國愛國人士。
日本偽裝水族館做情報組織
青島水族館是中國的第一座中國人設計建設的水族館,1930年,中國科學社倡議在青島建立一所海洋研究所,1931年經過各界努力,水族館終於在萊陽路2號動工。
萊陽路2號水族館
1937年又在其東邊建成了科學研究所,而1938年,青島淪陷,日本將其作為山東產業館,表面上展示山東的礦業、農產品等,實際上是一處經濟情報組織,日本派出一批經濟間諜,深入山東各地,蒐集了許多經濟情報。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articletitle?}》,微信關注“優讀文學 ”,聊人生,尋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