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唐正英安定下來,耿朝忠這才吩咐道:
“老唐,你得注意了,我們做的這件事,有兩個要點:
第一,廣告上面的訂餐電話,只能寫我們自己的電話,不能寫任何館子的電話,這是第一條,所以,明天出去你就找電話局給我這裡安電話。
第二條,如果有人要訂飯,我們一定得把別人要的飯點清楚嘍,不能出岔子,送飯讓飯店的人去送,你明白嘛?”
唐正英點頭答應。
現在他也看出來了,這白兄弟不是一般人,就這頭腦,這法子,就算自己再想一百年也想不出來!
耿朝忠和唐正英一道商議,很快定下了章程。
每天早上六點鐘,唐正英從各家報館訂報送到耿朝忠這間院子裡,然後7點鐘,唐正英的學生從院子裡拿報紙分發。另外,唐正英負責把各個餐館的特色菜做成廣告,然後夾帶在報紙裡。
至於哪家哪戶有錢,在這個年代倒不是什麼大事,一看宅子就一清二楚了。
耿朝忠沒想到的是,這個事情竟然進行的非常順利!
第一天,幾個大戶人家看到一大早有人從窗戶外扔報紙進來,都嚇了一跳,後來才發現,這報紙居然是免費的!
第二天,還有人送!
第三天,這幾戶人家專門留了個心,終於看到是一個學生打扮的報童,叫進來一問,才知道,這是上海那邊傳過來的賣報方法,專門給大戶人家送報的。
其實,有幾戶人家也只是中等家庭,算不上大戶人家,但人家認為自己是大戶人家,還能不承認?
再一問,前一個月免費,後一個月每月100個銅子兒,如果只訂一份報,估計30個銅子兒就夠了。
不算多,對中等人家來說,不也就是一頓飯錢嘛!
一頓飯錢,就有了大戶人家的待遇,誰不願幹?
一傳十十傳百,不用兩個星期,耿朝忠的送報隊伍已經從老城區擴大到了奉天商埠,三個星期後,就連滿鐵附屬地,都全是耿朝忠的送報隊伍了!
這隻隱秘的送報隊伍,從開始的學生軍,到後來的報童,然後是吃不起飯的窮苦兒童,紛紛加入了這個送報行列當中,無形之中,耿朝忠就已經擁有了一支不亞於黃包車伕和地痞流氓的眼線。
更不用說,報社和飯館已經很明顯的感覺到了銷量的增長,而耿朝忠也就有了討價還價的資本。
事實上,耿朝忠僅僅在第二個月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收回成本了!
原因無他,報社給耿朝忠的批發價,飯館給耿朝忠的“運營費”都已經開始抵消成本,而人力成本,簡直便宜到令人髮指!
這個時候的中國,有的是便宜好用的壯勞力,更不用說給幾個銅板就滿足的小孩子了!
其實,耿朝忠的初衷,只是想找個辦法快速建立一個情報網路,從來沒想到賺錢的問題。但是沒想到的是,這套商業模式,在民國竟然如此成功!
困擾後世企業的燒錢模式主要是人力成本,但是對民國來說,最不值錢的就是人力成本!
不過,受制於此時的文盲率太高,能看懂報紙的人相對還是比較少,所以這個模式充其量也只能是賺點小錢,很難有規模效應。
畢竟,這種模式的基礎還是人口密集的城市化加上相對較高的經濟水平,而此時的奉天城充其量也就四十萬人,而能夠訂閱報紙和訂餐的,也就這麼幾千人。
更讓耿朝忠頭疼的是,這麼一大幫小孩,管理起來也有很大的難度,不過好在有唐正英這個傢伙照料著,倒不至於出岔子。
源源不斷的資訊透過奉天城的各個邊邊角角傳遞到了耿朝忠的手裡,也讓耿朝忠對奉天城的全貌有了清晰的瞭解。但是孩子們的資訊相對粗糙,目的性也不強,暫時只能作為一個補充。
不過,用來傳遞資訊卻是極好的,至少這段時間,耿朝忠和席一鳴的資訊傳遞還是比較通暢。
但是這段時間,對奉天的日本商人進行刺殺計劃的復興社成員,就像失蹤了一樣,再沒有半點聲息,每天都有頭戴鴨舌帽身穿灰西裝的特高科便衣特務四處搜尋,卻找不到任何蛛絲馬跡。這讓耿朝忠對復興社的戰鬥力也有了新的認識。
至少,這種對紀律和隱蔽性的極端追求,以及不動則已,一動就勢若雷霆的風格,非常對耿朝忠的胃口!
耿朝忠對來東北執行任務的復興社成員,越來越好奇了。
但是,距離他們的下一次行動,還會有多久呢?
日本人在等待,東北軍在等待,耿朝忠,也在等待。
。九天神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