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普通,卻又不普通的小白額們,分散入普通人的家中,絕大多數生活都過得有滋有味,就算家中的蟑螂吃光了,將其視為愛寵的主人,也會購買肥碩的活麵包蟲餵養它們。
第一代異化小白額們的壽命比普通白額高腳蛛長,但到底也只是昆蟲,最多隻能存活兩到三年時間。
這也意味著,飼養第一代異化小白額的家庭,至少有兩三年的時間,不用受到蟑螂的困擾。
這在溼熱的南方,簡直是清爽天堂。
當然,相對而言,看不到大蟑螂的北方同胞們,除了有爬蟲喜好的人之外,普通人對飼養蜘蛛的意願並不算太強烈。
如此受人歡迎的巢居型白額高腳蛛,也有養蛛愛好者嘗試養育它們的後代。
麻路平就截留了第一批五十隻白額高腳蛛,將它們精心飼養長大,交配繁育出第二代巢居型白額高腳蛛。
他將自己的繁育計劃告訴秦旭,秦旭聽著沒有什麼特別感覺,倒是肩膀上的老秦師父非常感慨說道:
“這位小傢伙,從性格上來說,倒是比你更適合成為仙獸門弟子。可惜可惜!”
可惜什麼?
當然是可惜秦旭雖然能一五一十按照老秦師父的指示老老實實學習修煉,但到底缺了幾分發自心底的熱忱,少了些研究異獸的主動性。
秦旭心大,對老秦師父的嘆息也沒往心裡去。
不過知道老秦師父留意第一代小白額的繁育的資料情況,所以也一直與麻路平保持聯絡。
所以對麻路平的巢居型白額的繁育研究,也算有所瞭解。
第一代巢居型白額高腳蛛中,第一隻雌蛛繁育,一次卵包孵化出蜘蛛數量在四百多隻。
根據麻路平觀察,只有不到一百隻是巢居型白額高腳蛛。
其他一胎同胞的蜘蛛,習性變得與普通的白額高腳蛛沒有太大區別,不再巢居生活,恢復遊獵狀態。
而第二代白額高腳中,雌蛛繁育一胎蜘蛛繁殖數量同樣也在四百隻左右,但只有不到五十隻是巢居型白額高腳蛛。
麻路平還透過觀察對比發現,第一代巢居型白額高腳蛛是最通人性,獵食能力也是最強的,壽命也是最長。
而第二代、第三代巢居型白額高腳蛛,許多原本在第一代巢居型白額高腳蛛身上非常明顯的特性,在退化,越來越趨向普通。
麻路平花費了很長的時間,用在研究巢居型白額高腳蛛身上。
秦旭倒是對他這點執著挺佩服的。
麻路平的爬蟲小店,生意越來越興隆,他把賺到的錢,全都投入到自己的養蛛大業中,還在潮海市市郊租賃了一塊土地,建立了專門培育蜘蛛的廠房,甚至還僱傭了幾位生物學專業的本科生,幫他一起養蜘蛛。
反正秦旭後來跟麻路平關係不錯。
麻路平從性格來說,沒有普通生意人的精明幹練,有一說一,有二說二,有些行為在某些精於計算的人看來,甚至有點憨傻。
明明有便宜卻不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