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兒!不僅僅是她戴六兒的孫子,那也是容兒留下唯一的孩子,也是師父禽滑釐那一脈留下來的唯一後代。
根兒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了。
還有她的二孫子楊延楊展旺,她一樣牽掛。
楊青兒是個什麼人,她是知道的。楊青兒根本不會帶娃,孫子由她那個娘帶,簡直是把孫子給作賤了。還好!有天涯無名跟她在一起,有天涯無名護著娃。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莊平莊沿順是唯一留在她身邊的孫子,所以!對這個孫子,她的心裡就有了許多盤算。不!是更多地疼愛。
這一年,世界並不平靜。
不!大周天下並不平靜,諸侯紛爭很是激烈。
經過幾年的養精蓄銳,魏國的君王又蠢蠢欲動了起來。
在這場諸侯戰爭中,宋國作為小國,難免會被捲入進來。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宋剔成處理國事繁忙,財力有限,也就沒有再派人來莊子家取賣兒的繡品。
宋剔成要把財力和精力轉移到外交上面去,對於這個沒有威脅的外甥,他自然是放到一邊去了,不再注意。
這一年的事,還是要從秦國的秦孝公說起。
秦孝公為了收復被魏國佔領的河西之地,派衛鞅等人遊說魏國君王。
河西之地是秦國的祖業,一直被魏國佔領是小,還嚴重威脅到秦國的國防安全。所以!一直是秦孝公的一塊心病。
再則!不收復河西失去,秦國也無法完成霸主地位。
在戰國時期,作為一國君王你不能成為霸主你只會成為別人利用的棋子,受人擺佈。那樣地君王是沒有自尊和意義的,只能說圖一時享樂而已。
這只是其一!其二!那就是:你不能成為霸主,你的子民永遠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沒有幸福可言。
作為智者,作為君王,往往是人民的利益大於自身的利益。他們把人民的利益和幸福,看得比自己的生命和榮譽都重要,人民至上。
作為一代智者的秦孝公,自然是不會只圖自己的享樂而得過且過。他是有野心的!他決意用幾代人的時間,來改變秦國的面貌,也改變大周的面貌。
但他並沒有野心在他有生之年稱霸天下,這就是他的明智之處。
也正是因為秦孝公有了這個“野心”,他才請來了衛鞅,在秦國進行大刀闊斧地變法。
現在!在衛鞅的變法下,秦國強大了,可以打仗了。
所以!他派衛鞅等人去遊說魏國君王。
衛鞅等人奉命前往魏國,勸說魏惠王除了號令宋、衛、鄒、魯等十幾個小國外,還要向北聯合燕國,向東攻打齊國,迫使趙國屈服。向西聯合秦國,向南攻打楚國,迫使韓國屈服。這樣!霸業可成。
衛鞅還建議魏惠王順從天意,先稱王再圖一統天下的霸業。
魏國君王聽從衛鞅的遊說開始稱王,按照天子的規格大建宮室,製作丹衣和九施、七星之旗,並召集各小國參加逢澤。諸侯會盟後,又前往朝見周天子。
結果!他的這種僭越禮制的行為引起了齊、楚等大國的憤怒,諸侯紛紛投奔齊國,與齊國結盟。
趙肅侯七年,趙國的公子趙刻率軍攻打魏國的首垣。
魏惠王命大將軍龐涓率三十萬大軍伐趙、伐齊。
齊威王用孫臏退避減灶,示弱驕兵和聲東擊西之計,於馬陵大敗龐涓,三十萬魏軍幾乎殆盡。
魏國經此一敗,元氣大傷,由盛轉衰,霸主的地位開始動搖。
齊威王見魏國大敗,以為齊國最大、最強,可成就他的霸業。可後來才知道,大家都著了秦國的道。
也就在魏國與諸國大戰的時候,衛鞅乘機率二十萬秦軍收復河西失地。
魏惠王命魏公子卬率安邑、洛陽二十萬魏軍迎戰衛鞅二十萬秦軍。因公子卬受衛鞅欺詐,兵敗河西。
因此!秦國在悄然崛起,魏國衰落,齊國成就了霸主地位,世界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