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一國之內推廣,讓更多地人知道明白這個淺顯地道理,並不是難事……”孟子忍著氣,一臉認真地說道。````
淳于髡又打斷道:“剛才說到哪裡了?剛才說的是‘男人授受不親’,怎麼又說到儒家學說推廣上面了?你們儒家的那一套思想,你就不要在我面前推廣了,你可以在君王面前推廣。君王要是愛聽,願意接受,你再說你的夢話吧!
我們現在回到‘男女授受不親’的話題上,我問你!孟子先生!假如?你嫂子掉到水裡了,你是救還是不救呢?你不是說‘男女授受不親’嗎?”
這是他早就準備好的話題,想用此話來詰難孟子。
剛才扯遠了,怎麼就讓孟子扯到說夢話上面去了呢?
男主外,女主內,假如?嫂子在河邊洗衣掉到水裡了,你這個小叔子是救還是不救呢?既然男女授受不親,就不能救啊?救了就違反禮制了。還有!在這種情況下,在水中救人,就有許多說不清的東西啊?
水中救人,難免會觸碰到雙方身體上的部位,這就更讓人說不清了啊?
孟子很生氣,回答道:“嫂嫂溺水了不去救,那還是人嗎?”
可是?又覺得並沒有解釋清楚“男女授受不親”,趕緊補充道:“男女授受不親的確是禮,但救嫂子,是權宜之計!”
“還不是?命大於禮!”
淳于髡由此辯駁道:“在生命面前,就沒有禮了!是不是?要是講禮,就不能下水救嫂子。下水救嫂子,男女授受不親了,就沒有禮了。可見死不救,你又說那還為人?是不是?還不是?命大於禮,命比禮重要。
所以!你所推廣的儒家學說,推廣的什麼禮制,都是廢話!
當今大周天下,黎民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正如嫂子溺水,你不向他們伸出援助之手,你卻來我們齊國的稷下學宮講什麼禮?你這不是說夢話嗎?你還為人嗎?”
孟子忍著氣說道:“救天下黎民要授之以道,所以!我來稷下學宮了。嫂子溺水可以拉她一把,難道?天下黎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還得要我挨個去拉嗎?”
“既然救嫂子違背了禮制,而又要去救,那你又何必去談什麼禮制呢?還有談‘男女授受不親’的必要嗎?”
“禮制是社會規範,是必不可少的,必然要傳!而救人,是仁愛之心……”
“那麼?仁愛之心與禮制之間是不是相互矛盾?”
“相互矛盾?哪裡呢?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
“你錯了!命大於禮!一切以命為主!生命大於禮!禮制要在保護人的生命的前提下,沒有人,要禮制做什麼……”
淳于髡與孟子兩人,就關於禮與命的話題,辯論了起來。
淳于髡認為命大於禮,先救世人於水火之中,再教化世人學習禮儀,遵守社會規範,而不是先教人以禮。
莊子的分身正好路過稷下學宮,無意中撞見了這個場面。見孟子被淳于髡給耍的,不由地偷笑起來。
上次與他辯論的時候,孟子直接以“道不同不相為謀”為理由,不與他辯論。而這次!在淳于髡咄咄逼人的氣勢下,卻是爭得面紅耳赤。
看來!他是想在稷下學宮發展,在齊國發展,才這樣寄人籬下,受淳于髡戲耍。
在歷史記載中,孟子離開齊國的時候,淳于髡又用同樣地方式與孟子進行了一場辯論。
可以想象,齊國朝堂之上有淳于髡這種人存在,想穩穩當當地當官,是不可能地。
“不知道這位孟才子他在心裡用什麼說辭來寬慰自己?”
莊子不由地搖頭笑了起來。
“誰?”
聽到笑話,淳于髡、孟子,以及現場的所有人都是大驚。
怎麼?憑空冒出一個人來了?
這人是誰?
大家相互看了看,一個個都搖頭起來。這人誰都不認識,不應該是稷下學宮的人。
“慌什麼慌?”莊子笑道:“我不一直都站在這裡?怎麼?不歡迎?嘿嘿!”
莊子這才想起來,自己這不是?分身來的齊國?這不是?為了方便打聽麥兒的下落,才化身為齊國人的裝束?
還有!自己有時並沒有以形象示人,自己就是一個隱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