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與宋國交界處的一條小河上面,漂盪著一葉小舟。小舟內,一張矮方桌四周圍坐著七個人,他們一邊喝茶一邊看著江色閒聊著。
這七個人中,其中的五個人正是從宋國都城逃跑出來的那五位隱士。他們本來是準備偷渡到齊國,然後去楚國的。結果!在這裡遇見了一故知,就停了下來。
另外兩人,就是五隱士的故知,一對六十多歲的老夫妻。老夫妻兩人隱居在此,已經有一些年頭了。他們沒有身份戶牒,遊走在宋國和齊國之間。當宋國動亂了,民不聊生了他們就偷渡去齊國。當齊國追查得厲害了,他們又回到宋國。
平時!以打魚為生,偶爾幫人擺渡。或者!幫助朋友來往於宋國與齊國之間,當“蛇頭”。由於是半隱居狀態,所以!人脈相當地不錯。齊國與宋國的官府都知道他們沒有戶牒,但都不追查他們。上面的人壓下來了,就告知他們夫妻倆到齊國或者宋國去避避風頭。
“那邊有魚跳!”大塊頭用手指著不遠處,興奮地叫喊著。
船主聽到魚跳聲,一臉笑呵呵地,出了船艙,操起船槳,把船掉了一個頭,往那邊劃去。
船伕人見大家都一副笑呵呵地樣子,不由地說道:“你們?你們真的見死不救?就看著莊子與容兒兩人被人追殺?你們?”
矮胖子見船伕人已經不是一次提及莊子、容兒,看著船伕人笑道:“我們的道學傳承人,他還需要生活的磨礪,對於道家學說,他是理解了。可是!他還缺少切身感受!”
“切身感受?還要什麼‘切身感受’?”船伕人不解地問道。
瘦隱士笑著說道:“你知道什麼叫著‘站著說話不腰痛’?”
其他隱士聽了,一個個都笑了起來。
“你?什麼意思?”船伕人不解地問道。
瘦高個子隱士解釋道:“我們要有感同身受的經歷,才能更好地理解生活。莊子雖然懂得了道家學說,得到了楊朱前輩的傳承。可是?他的人生閱歷太少了,感同身受太少了。
比如說!上次的宮廷事件,就讓他很兩難!是救孃親呢?還是以犧牲孃親為代價,來拯救天下蒼生呢?
還是?犧牲自己呢?
其實!無論他作出怎樣地選擇,都是對的,也都是錯的。說他對也有對的道理,說他錯也有錯的道理。
所以!這是人生的一次煎熬!讓我們在兩難中作出選擇,讓我們更能深刻地感悟人生。
結果!莊子的選擇還是對的!容兒的選擇才是對的!用生命去賭一次,既然未來是一個未知數,有著不確定性,那就賭吧!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周文王才定下了《易》。既然事物有不確定性,我們就來賭吧!不是這個結果必然是另外一個結果!再不就是中性結果!再不就是意外!”
“易?你還懂易?”船伕人驚訝地叫起來。
瘦隱士看著船伕人,一臉得意地微笑。
船伕人雖然是個六十多歲的老嫗,衣著打扮也很樸素,可依然能夠看出年青時的她,也是一個大美女。
“你懂得《易》,可你卻不懂情!”
“情?”瘦高個子問道:“我們道家有情吧?”
“你無情!”
“我?”
“你們都無情!”船伕人用手指著其他四位,說道。“你們見死不救還振振有詞,還有理由了呢?你們明明是上次沒有達到你們的目的,這次才見死不救!你們?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