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兒、莊子、楊青兒走後的幾天時間裡,齊國的都城內,傳說最多的話題,還是關於她們三人的。
容兒在齊國的都城內,那可是名人,有著說不完的故事。容兒與田公子的事,也是人們背後議論最多地話題。由容兒說到田公子,話題就更多了。
不過?當得知她是墨家禽滑釐的孫女兒後,又有不少與獵豹隊有關的人,在背後說著容兒的壞話。甚至!有人在計謀著,等到容兒再來都城,要把容兒怎樣怎樣,報當年因為墨家而毀了他們家幸福生活的仇。
楊青兒在都城內,那可是“臭名昭著”。更多地人大罵著她,說她走了更好,走了都城就從此清靜太平了。
好像楊青兒走了,他們從此就可以在都城內逍遙、橫行了。好像楊青兒走了,他們從此不再壓抑。
得知楊青兒是道家學說傳承人楊朱的孫女兒後,楊朱的仇家,都後悔死了。後悔沒有及時將楊青兒殺掉,報上一代人的仇恨。
要是早知道她是仇人楊朱的孫女兒,楊青兒早就死在都城了。
只有阿嬸一家人得知楊青兒走了,捨不得地哭了。那些受過楊青兒恩惠的人,聽說楊青兒走了,都抹著眼淚。
莊子離開都城、離開齊國,最高興的人還是稷下學宮內的那些自命不凡的先生,和那些自以為自己是大周天下第一才子的學生。
出於人性的嫉妒,他們害怕莊子在稷下學宮講學。不管莊子的道學如何,出於嫉妒,他們就是不希望莊子留在稷下學宮。
這些先生和學生,雖然沒有聽過莊子講道,可透過傳說、透過上次莊子與孟軻孟才子的辯論,就可以判斷出來,莊子的才學不是吹的。
如果莊子沒有那個才學,就不可能出道一年就被世人尊稱為“子”,尊稱為莊子。如果莊子沒有才學,就不可能在一個月時間內,把漆園治理成一個鐵桶。韓國的三萬大軍進了漆園,結果是全軍覆沒。如果莊子沒有才學,孟軻孟才子就不會連夜離開稷下學宮。
孟軻孟才子離開稷下學宮雖然與楊青兒要殺他有關,可也不完全。主要還是因為他可能感覺自己不是莊子的對手,才悄然離開的。
根據稷下學宮內的護衛那天保護孟軻的護衛講,孟軻辯論敗了。孟軻老是說“道不同不相為謀”,不與莊子說話。要不是當時田公子在當場,袒護著他,他就要當場出醜。
經過上次的“驅莊運動”以及被莊子收拾,參與那次運動的稷下學宮裡內的先生和學生,都巴不得莊子走。不然?他們哪裡敢看見莊子?
要是莊子來稷下學宮講道了,那他們也只能離開稷下學宮、離開齊國,另謀生路。
如果是那樣地話?失去了目前的優越生活不說,還前途渺茫。甚至?在這個亂世中,行走天下隨時都有死的可能。
真的!想想都覺得可怕!
總之!莊子離開都城、離開齊國,對於參與上次“驅莊運動”的所有人來說,都是好事。有莊子在,對他們就是一種威脅,他們都會時刻提心吊膽。
正是因為“驅莊運動”,莊子把那些人莫名地懲罰了,讓都城中的不少人都覺得莊子是個可怕地人物。聽說莊子走了,一個個都在心裡慶幸著:走了好!走了好!
好像莊子是一個很危險地人物,比楊青兒還要危險。
容兒、莊子、楊青兒三人走後,容兒竹器作坊裡,接連好多天,都能聽到容兒的那些妹妹們的哭聲。好像她們的容兒姐死了一樣,好像她們的容兒姐再也不回來了一樣。
平時不愛說話的養娘,自從容兒走後,就變成了一個愛嘮叨的煩老太婆。服侍她的容兒的小妹們,都聽得耳朵起繭了。
“什麼?什麼什麼?”
齊國的朝堂之上,齊國君王不敢相信地側著耳朵,好像沒有聽清楚一樣。
“莊子與容兒走了?他們走了?回宋國了?”
齊君不敢相信,莊子怎麼走的時候連一聲招呼都沒有打?這這這?這也太突然了,這也太遺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