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莊子身邊的容兒,也一樣認為,在這個亂世當中,哪裡可能不發生戰爭呢?
齊君的眼睛,一直盯著莊子的臉上看著,觀察莊子的神色變化。
先前莊子講的,他都很認同,唯獨關於戰爭的話題,他是不敢苟同。
等到眾人都議論得差不多了,莊子才開始解釋他的“不戰爭”理論。
他說:“我說的不戰爭,不是說永遠都不打仗?不是這個意思!我的意思是,儘量不打仗,能避免就避免!打仗!有兩種情況,是必須要打的。
一!別人侵犯我們的領土,這仗是必須打的。侵略的戰爭,最好不要打。二!不打就不打,打起來了就不要手軟,就要用絕對實力,仗必勝,給予對方致命地打擊,毀滅性的打擊。平時的時候,儘量忍讓,儲存實力,蓄勢待發。”
“嗯!”齊君聽了,點了點頭。
“我們不打仗的目的,就是發展人口,發展國家實力。人口增加了,國家的綜合實力就強大了。我們不打仗並不是代表我們不發展軍力,我們一樣要發展軍力。
不過?不是公開發展,而是秘密發展,不要讓對手知道我們的實力。這樣!到了戰爭來臨之時,我們就可以一戰而勝。
發展人口與發展軍力是相關聯的。我們鼓勵人民去邊境定居生活,對於定居邊境的人,我們給予他們稅務減免。對於定居邊境的人,我們對他們進行軍事化管理。
對於定居邊境的人,他們一旦生活水平提高了,就害怕戰爭的到來。不過?一旦戰爭來了,他們的戰鬥力比任何人都強大。宋國的漆園,就是一個例子。韓國的三萬大軍進去了,全軍覆沒。
為什麼呢?因為!侵略者侵犯了他們的家園。為了保護家園、保護親人,他們就會拼命。
正如秦國那樣,三晉不斷地攻打他們,毀壞他們的家園、殺害他們的親人,讓他們產生了仇恨。所以!他們的戰鬥力就遠遠地超過了三晉聯軍。
我們屯兵邊境發展人口的目的,就是要培養這樣一批誓死保護家園的人。如果我們的邊境都這樣,由人民自發組成戰鬥隊伍,侵略者還敢入侵嗎?
當然!我們的邊境還是一樣要駐軍。我們的軍隊要配合人民自發的力量,保護邊疆……”
莊子跟戴本家談過屯兵邊境、發展人口、全民皆兵。戴本家按照莊子說的,傳授給了後來的宋康王。
宋國與齊國,也因為實施了這一方法,人口和國防都變得強大了起來。
發展人口,也就十幾年時間,人口就上去了。要是二三十年不戰爭,就會人滿為患了。
莊子為了示好齊國君王,不想招惹殺身之禍,只得向齊威王拋售他的辦法。
在魏國,他向魏惠王拋售的是“富民強兵”策略,其實!是勸導魏惠王不要搞侵略。
魏惠王多少還是聽了一些進去,後來也一直在剋制自己,儘量不侵略。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秦國漸漸地強大起來了,壓制住了魏國,讓他無法進行侵略擴張。
莊子在秦國,與秦孝公、衛鞅談的,才是正道,才是真正地講道。而在魏國和齊國講道,講自己的策略,都不過是為了應付。
你不拿點真本事出來,你就可能會死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