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鈃,也就是名家惠施的表弟。
少年莊子在宋家鎮的時候,與宋鈃見過。
不過!那個時候,宋鈃對莊子的印象很不好。堂兄宋轍要拉他和惠施一起跟莊子磕頭拜兄弟,他當時就拒絕了,與惠施一起追隨眾人去了蒙縣墨家分壇。
後來!少年宋鈃找了一個師父,跟隨師父遊學天下,學得了“黃老之學”。服侍師父終老後,宋鈃慕名來到齊國的稷下學宮,一邊跟隨先生繼續學習,一邊借稷下學宮這個學術聖地進行演講。
此時的宋鈃,雖然還跟隨在一位先生門下,是別人的學生,可他在稷下學宮裡,已經有一定地名氣了。
宋鈃不是正宗道家,他是早期老子思想的傳人。由於早期老子的思想還不成熟,所以!後世學者都認為那是“黃老”之術。
尹喜、楊朱、莊子,才是正宗道家傳承,傳承的是老年時期老子思想。到了莊子時期,莊子更深刻、深入地闡述了老子思想,把道家學說思想內容豐富和完善了。
宋鈃也曾經研討過楊朱的一毛不拔理論和相關理論,對正宗老子思想進行研究,可由於沒有得到名師指點,不得要領。所以!一直停滯不前。
聽說莊子來了,宋鈃很想過來拜見一下。遺憾地是!此時外面正下著大雨,他想拜見一下也無法前往。
再則!他與新來的儒家代表人物孟軻,也就是後來的亞聖孟子,關係也不錯。孟軻與莊子兩人幹上了,他覺得此時去了也不合適。所以!在這種心理下,他也就遲疑了一下,沒有急著去見莊子。
見同學和先生都在說孟軻罵楊朱禽獸一事,宋鈃有些坐不住了,等到眾人都講完了,他站了起來,發表了一番自己的見解。認為孟軻不應該罵人,但又分析說,也不為罵人。站在儒家學說思想觀點上,只能算是打比方說事。
是針對事,而不是針對人。
維護完新朋友孟軻後,又為老朋友莊子辯護。
對於宋鈃來講,他認為他與莊子是老朋友,儘管少年時他們之間發生過不愉快。畢竟!那是少年時的事。誰沒有少年無知,成長的歲月啊?
在人生成長的路上,誰沒有犯過錯誤?是不是?
雨停了,宋鈃從先生的宅院內出來,見門口積了很深地水,根本無法到稷下學宮的總講堂那邊去。他就站在先生宅院的門口,朝著總講堂那邊看著。
雖然都在稷下學宮的大院內,咫尺天涯,他與莊子卻無法相見。
太陽從雲縫中鑽了出來,灑下金燦燦地光芒,又把這個雨後的世界照得很美麗。先生門前的積水漸漸地流進了水溝中,石塊鋪就的地面上一會兒就幹了。
宋鈃邁動著急促地腳步,心情迫切地往總講堂那邊去。由於地面上的雨水剛剛流去,還殘留著汙泥。他一個不小心,還差點滑倒了。
等到他趕到總講堂那邊的時候,才知道,莊子等人早已離去。
“哦!原來是宋才人啊!”一個維護稷下學宮安全的護衛,見是宋鈃,笑著招呼了一聲。然後說道:“他們早就走了!那個公鴨嗓子鬧騰得不行,一定要抽孟軻孟才子的嘴巴,沒有辦法,大家連哄帶騙帶強推地把她轟出了稷下學宮。”
“哦?”宋鈃答應了一聲,顯得特別地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