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長大人見莊子在為難張山,坐在一邊看著張山的笑話,臉上露出鄙夷地笑,眼神中都是嘲諷。
家裡的下人,見莊子為難張山,各種心情的人都有。有對張山印象好的人,為張山捏著一把汗。有瞧不起張山的人,卻在一邊幸災樂禍。
“當我們都接受了道家學說思想後,我們的人生觀應該是一致地,都通道。道家認為,我們人類和大地上的其他物種一樣,都只是一種適時而生的物種而已。我們也只是生命的過客,生而為人的我們,只是來完成這一次人生的。
所以!我們不要去追求身外之物,把自己累了。
我們要健康快樂地活著,要自由、自性地活著。
可是?由於外在生存環境的不同,我們的理想人生觀是健康快樂地生活,自由、自性地生活,可現實並沒有給予我們這個生存的環境。所以!為了健康、快樂、自由、自性地活著,我們只能作出選擇了。哪裡更適合我們,我們就去哪裡生活。怎樣適應環境,我們就怎樣生活。
有的人,認為小隱隱於野,最適合他們,他們就躲到鄉下、深山中隱居了。而有的人,他們覺得生活在市井之中非常適合,他們就生活在市井之中,生活在我們的周圍了。也有人,他們更適應在朝堂之上,或者是為官為商,他們就在那種環境下生活了。
我們道家,生存是道家的底線。但是!並不是說,我們只要解決溫飽了就可以了。當我們可以過優越的生活,我們一樣可以過上層社會的生活。生活水平提高了,我們道家為什麼還要生活在溫飽線上面呢?是不是?
總之!我們要與周圍人生活在同一起跑線上,與周圍人一樣地生活,融入周圍人的生活,就行了。
也就是說,你在朝堂之上為官,你就要過與其他官員一樣地物質生活。你必須融入官員這個生活圈子。你要是一國之君,你就要跟其他君王一樣,過其他君王一樣地物質生活。
你是個普通市民,你就要過普通市民的生活,融入到這個生活圈中。如果你是個窮人,你就只能生活在貧民窟中了……”
“等等!”
鎮長大人打斷道:“道家也有君王啊?道家怎麼可能有當君王的呢?”
“有!”張山回答道。
“有!”
“有!”
莊子與嫂夫人兩人,也幾乎在同時,回答道。
“道家也有當官的?”鎮長大人又問道。
“有!”
張山說:“君王也可以是個道學家,用道家學說思想來管理自己的子民。道家也可以去做官,用自己的學說思想去管理屬下子民。試想?當君王都可以,為什麼不能當官呢?”
鎮長大人問道:“那?我總是覺得,君王、官員如果是道家的話?那?不違背了道家的無為、順應自然的道義了?”
張山答道:“那是因為你沒有明白真正地無為、順應自然!我聽師父說,道家思想中確實有世人所理解地那樣‘無為’、‘順應自然’的思想,那可能是受始祖老子早期思想所影響,而不是老子晚年思想。老子晚年對‘無為’、‘順應自然’的思想與早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