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談死,是為了讓我們明白人生,珍惜人生,更好地生存。
莊子用了一個上午時間,談死。
主要談人類的命運,認為人類的命運跟地球上的其他物種一樣,是一種適時而生的物種,滅跡是早晚的事。但是!那不知是將來什麼時候才會發生的事。反正!是我們看不見的。所以!我們可以無需去理喻。
至於我們每個人都會死的,就無需多言了。不承認也得承認,人都是要死的,人生短短几十年而已。所以!我們要珍惜!道賦予了我們生命,讓我們做人。所以!我們要珍惜這一次生而為人的過程。
可是?世人並不是這麼認為的。道家提出“死亡論”後,就有不少人感覺恐慌起來。認為道家在宣揚消極思想,是在攪亂社會秩序,是在悖逆天道。
就算別人接受了道家的“死亡論”,認為人類的命運是那樣,跟其他物種一樣,適時而生,不適時而亡。人的壽命有限,反正是要死的,覺得活著也就沒有意思了。人生也就短短几十年,我們還折騰個啥啊?折騰來折騰去,早晚都是會死的。所以!就會產生消極避世、混時混日子的想法。
也有人接受了道家的“死亡論”,認為人類的命運既然是這樣,跟其他物種一樣,適時而生,不適時而亡。人的壽命有限,反正是要死的,還不如快活生活、快意恩仇。或者!我行我素,天下唯我獨尊。反正是死,快活一時算一時。今朝有酒今朝醉,管他明天不明天?
反正!接受了道家的“死亡論”後,出現了各種反應、表現,產生了新的人生觀。
正是有太多太多地人接受了傳統思想,當得知道家的“死亡論”後,一下子不能接受,不能正確、勇敢地面對。所以!有很多智者,不願意談論“生死”。
比如說孔夫子,他就說過:未知生,焉知死?
就連孔老夫子這樣地智者,都不願意談及“死”,只談生。
道家特別是楊朱和莊子,都認為,我們必須勇敢面對這個現實,而不是敷衍了事,隱瞞真相。我們必須承認這個事實,並面對這個事實。那就是:凡是人都是要死的。人類的命運跟地球上的其他物種一種,都是一種適時而生的物種,當不適宜人類生存的時候,人類無法改變那樣地命運。
因為!人類是依賴於地球而生存的!當地球上無法讓人類依賴了,人類的命運還能怎樣呢?
我們總不能自欺欺人吧?
你可以欺騙別人,把人類的將來描繪得如何如何地美好,可你無法欺騙自己。
人類需要夢想,走出地球,讓人類的將來變成如何如何美好。可是!那只是將來!而我們現在面臨的,才是真實地生活,我可以感受得到的生活,那才是我的生活。而將來,終究只是一個美好地夢想,現實中的我、活著的我,無法享受到將來的美好生活。所以!我們必須接受現實,感受真實地生活。
先把現實中的我,生活規劃好。然後!再規劃美好地明天。
如果只談未來,不講現在,那就是空談,不切實際。
談完死,莊子就開始談生了。
關於“生死”,楊朱在墨家分壇講道的時候,並沒有詳細地講。所以!莊子對於“生死”,他特別著重地講。先講“死”,然後再講“生”。
既然我們人、人類最終的命運是死,那麼?我們應當如何生呢?如何生活呢?
自暴自棄、消極避世、得過且過、快樂一時算一時、天下唯我獨尊,等等,都不是正確而健康地活法,都枉為人生了。
莊子認為:人生只有短短地幾十年時間,從出生到死亡,是一次完整地生命過程。所以!我們要珍惜這短暫地幾十年時間,儘量活到終老。
在戰國時期,人的壽命還是很短的,沒有現代社會的人長壽。加上戰爭等人為的原因,壽命更短暫。
為什麼要活到終老呢?
莊子認為:這是道賦予我們做人的一次機會,一次難得地機會。這個機會,對於每個人來講,只有一次,僅有的一次。所以!我們要珍惜!
珍惜生命,活到終老,這就是人生的目標、目的。
活著是道賦予我們的任務,人生的目標、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