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國時期,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無論怎樣,戰爭期間是不殺女人和小孩的。女人可以生產人口,而小孩可以慢慢長大,吃得又少又不知道仇恨。
而對待戰俘就不一樣!
如果在豐收年間,有足夠的糧食養活他們,戰俘是可以免死的。要麼放回,要麼整編成為自己的軍隊。要麼就是成為奴隸……在沒有足夠的糧食養活俘虜的時候,又趕上荒年或者莊稼青黃不接的季節,俘虜的命運只有死!
青兒醒過來,躺在一戶人家的炕上。
一個很老很老地老婦,站在床前看著她哭泣。
“我?我?我叔公呢?”
青兒想起來了,驚慌地想爬起來。可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沒有爬起來。
“不要!”老婦見青兒醒了,驚喜起來。見青兒動了,又心疼地上前,將青兒按住。
“我?我叔公呢?我?我在哪裡?”青兒從老婦的臉上看出來了,對方沒有傷害她的意思,一臉地慈心。
“你說什麼?我沒有聽見!”見青兒的嘴在動,老婦問道。
“我在那裡?我叔公呢?”青兒再次問道。
見老婦一臉地茫然,她好像感覺出來了,儘管她努力地說著話,可她並沒有發出聲音。
“你是不是啞巴?你說啊?你怎麼沒有聲音呢?”老婦問。
“我?”青兒又大聲地問了一聲。
這次!她確認了,自己的嗓子啞了。
兩行淚水流淌了下去,青兒在心裡大哭。
“孩子!我可憐地孩子?我說話你能聽見嗎?孩子?我可憐地孩子?一定是哭啞了,一定是哭啞了!嗚嗚嗚……”
老婦一邊哭著一邊去端來一碗湯水,喂著青兒喝。青兒不肯喝,她就一邊哭著一邊勸。
“孩子!你已經昏迷七天七夜了,是阿婆這樣一口一口把你喂活過來的。看在阿婆的份上,你就再喝一口吧!活著比什麼都好!孩子!我們把你的親人安葬了,沒有被狼吃掉。孩子!喝吧!喝了就有力氣了,就可以去看你的親人了……”
在阿婆的勸說下,青兒停止了哭,喝下了藥水。
在阿婆的精心調養下,青兒的身體慢慢地好了起來。有那麼一天,她可以下地走動了。她的嗓子也好了,可以說話了。只是!她的聲音變了,說出來的聲音很難聽。
到了第二年春天,天氣漸漸地暖和了起來,青兒的身體也越來越好。這天!阿婆帶著她去看望了叔公的墳墓,進行了祭拜。
那些護法士和戰死的人,都被打掃戰場的齊軍給埋了,沒有人知道是怎麼處理掉的。根據阿婆的猜測,很有可能被挖了一個大坑,扒光了衣服,埋在一起。然後!軍中的統帥們命人把扒下來的衣服洗乾淨了,作為軍用物質,進行戰略儲備。或者!偷偷地倒賣到市場上去,得到的錢財全部進入了某些人的口袋。
戰爭結束,對戰區中存活下來的人,進行統一登記。還能獨立生存下去的家庭,繼續保留。不能獨立生存下去的人,進行組合搭配。
“你是一個還有一口氣的活死人,沒有人要,我這個老婆子看不下去,就把你抱回了家。唉!我可憐地孩子?你家在哪裡啊?你怎麼跑到戰區來了呢?嗚嗚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