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大唐右丞相,文官之首張九齡說的話有著非凡的分量。那是一位可敬的老者,當今天下人人景仰的大唐賢相!土一旦他開口,會很大程度的影響著群臣的態度。
殿中靜悄悄的,良久——
“嗯。”
終於,珠簾後,人皇開口了。
“此事,朕知道了,暫且不議。”
這一句話,沒有流露出絲毫的感情,但是大殿內,所有的武將,卻是心中一沉。人皇對於朝堂上的事情,極少發表意見。向來都是群臣自行頂多,如果群臣能疑難不決,無法定奪此事時,人皇才會金口玉言,降下聖諭。
如今人皇未說支援,也不曾反對。但其意思像是已經認同了張九齡的建議。
“劍南都護章仇兼瓊已鎮守劍南多年之久,念其勞苦功高,朕已將他調入東都。軍中不可一日無將,劍南都護府,朕打算派遣忠威神將徐長海寫天策左翼軍前去鎮守,各位愛卿有何意見。”
就在聖武候退回班列之後,聽到人皇的這番話話,陡的瞳孔一縮,霍的變了臉色。猛地向一旁的帝武王望去。
望向那道熟悉的身影。從剛才的屯田軍裁撤一事開始,聖武候就隱約覺得帝武王今日有些不對。先前未曾發過一言,而如今陛下要調遣徐長海入主劍南都護府,這很明顯是在拿天策府開刀,將天策的兵力切割分散。更為致命的是,劍南都護府直面的正是南詔!而南詔一直都對大唐虎視眈眈,其戰力並不比戎狄和吐蕃要差多少,尤其是這幾年,南詔厲兵秣馬,給劍南都護府帶來了極大的壓力,此刻將天策一部調入劍南都護府,絕非明智之舉!
而帝武王的眼中瞬息間掠過萬道光芒,神情極其複雜。抬頭向前望去。
聖武候輕皺眉頭,跟隨著帝武王的目光,看向玉珠之後的人皇,隱隱想到了什麼。
而就在聖武候思索對策之時,大殿中的文臣們紛紛出列開口道;
“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
聖武候目光一凜,看了看帝武王的神情之後,毫不猶豫的踏了出去:
“陛下,臣反對!既然只是調遣章仇兼瓊一人,又何必調遣天策左翼軍前去。且徐長海一直都隸屬於天策府,章仇兼瓊調入東都之中,繼任者必然是從劍南都護府中選出,這是大唐歷來的傳統。”
聖武候斬釘截鐵道,此話一出,瞬間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陛下,臣附議!”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聲音傳來,班列之中,天羽神將也站了出來,天策軍對於大唐來說,干係重大,無故不可隨意調遣。各荒雖然呈上書信,表示願意交好,但誰又能保證其中並無任何貓膩?
一旦邊防大戰一起。都護軍無力抵港之時,還是得仰著戰力卓著的天策軍。將天策左翼軍調入劍南都護府,這已經是天策近乎一半的兵力,如此大的調動,必將會使得天策軍戰力大打折扣。這將是軍中多數將領不願看到的事情。
天羽神將幾乎可以肯定,不管是安西的高仙芝,還是王忠嗣,都不願看到如此的局面。
“陛下!臣,同樣反對!”
一直不曾發言的帝武王,突然之間衣袍一撩,從班列之間走了出來,洪聲道。
唰!
一剎那,整個朝堂安靜若死。帝武王、聖武候、天羽神將。這三位可謂是軍中舉足輕重的存在,他們一旦表態,幾乎可以代表軍中三分之一的力量!
“陛下,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
看到三位軍中重臣出列,大殿之上剩下的大部分武將,紛紛出列支援。天策軍調動一事,其重要程度,遠比提議裁撤屯田軍要震撼的多!
兩個提議都有武反對。一場朝會,就此僵滯了下來,所有人紛紛抬頭望向大殿上方,等待人皇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