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朝廷重臣的目的相對簡單,無非就是來拍馬屁套近乎的——太子、中書舍人朱異、新晉的關中侯、冉冉升起的將星陳慶之,當今大梁最為耀眼的三顆政治明星齊聚一堂,如果自己沒能出現在這裡,會有一種被排除在權力中心的感覺,而能受邀出席,無疑像是獲得了某種肯定,這樣的機會可謂千載難逢,怎麼能不趨之若鶩吶。
而太子之所以會出現在這裡,陳慶之相信,應該是和前些日子的“臘鵝厭禱”事件有關。
其實太子蕭統自幼聰慧,飽讀詩書,有極高的文學造詣,而且體恤愛民,不喜聲色,頗具仁德。
其母丁貴嬪去世,太子親自挑選了一塊風水寶地,準備給母親建墓。還沒破土動工,梁帝突然下旨,要另外換一塊墓地。
據說是換的這塊墓地的地主,與梁帝身邊的宮人內官相勾結,謊稱太子所選那塊地對梁帝有礙,而換的這塊地的風水,才是大利於陛下。
梁帝此時年事已高,加之之前豫章王蕭綜之事,導致了猜忌之心頗重,即使對自己的兒子,也不再如之前那般信任溺愛。對於這樣的謊言,梁帝選擇了寧枉勿縱,便命太子更換了墓地。
太子本就是孝順之人,父皇有命,自然遵從。安葬的時候,一名與太子有故交的道士卻對太子說,此地雖好,卻不利於長子。
太子當然相信了道士的話,但這塊地是父皇安排的,不能更改,於是便問道士可有什麼辦法。
道士所謂的破解之法,便是在墓側代表長子的位子,埋了一直臘鵝下去。
而這一切,都被一名叫鮑邈之的太監看在眼裡。
這名太監與另一名叫魏雅的太監都是在太子東宮做事,但鮑邈之為人過於奸猾,太子便漸漸疏遠了他,而更加親近魏雅。
為此鮑邈之懷恨在心,一直找尋找機會報復。
安葬完畢之後一段日子,恰逢梁帝身感不適,鮑邈之覺得機會來了,便跑到梁帝面前,說自己知道陛下為什麼會突然龍體欠安。
梁帝本不太在意,你一個小太監如何還會診病啦,便隨口問道,“那你說說,什麼原因?”
“魏雅為太子厭禱!”鮑邈之肯定的回答。
厭禱是一種對人下詛咒的巫術,梁帝如今雖然愈發猜忌,但他並不願相信,自己的太子會做出這樣的事情。
鮑邈之賭咒發誓,說自己親眼所見,魏雅找來一名道士作法,把一隻臘鵝葬在了丁貴嬪身邊,正是要詛咒陛下啊。
梁帝雖然不願意相信,但為防萬一,立刻命人去掘開了丁貴嬪的墳墓,果然在旁邊取出了一隻臘鵝。
這件事對梁帝的衝擊,可以說遠遠超過了之前豫章王蕭綜背叛的程度。
那可是當朝的太子,是將來要繼承自己九五之尊的天選之子!他居然也要詛咒朕嗎?他就那麼急不可待想要登上大位,急不可待的盼著真早日駕崩嗎?
當時面對梁帝的雷霆之怒,力保太子的,正是此刻也在場的老尚書徐勉,說太子只是為了化解風水上的不利,絕對沒有厭禱之意。
而朱異更是脫下了自己的冠戴,跪地為太子求情——從不忤逆梁帝意願的朱異,這樣的舉動,確實讓許多人始料未及。
最後,梁帝只是將那名道士在市中當眾斬首,並未加罪太子,甚至梁帝再也不曾對任何人提起此事。
但太子心中是否也能像無事一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