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狂瀾記> 第六十二章 柳陽陂(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十二章 柳陽陂(二) (1 / 2)

在南梁與北魏多年的相互征伐中,魏軍驍勇的騎兵一直是梁軍的心腹大患,但是南方少良馬,無法組建大規模的騎兵來與其對抗。

但南人也針鋒相對的創造出了許多對抗北魏騎兵的戰術,最為著名的,便是宋武帝劉裕所創的“卻月陣”,以戰車結陣,水陸結合,以少勝多,大破北魏數萬鐵騎。

而在那場可謂延續了南梁國運的戰役——鍾離之戰中,一代名將韋睿同樣採用了以戰車結陣,依靠長槍硬弩,打敗了楊大眼率領的魏軍精銳鐵騎,最終取得了戰役的勝利。

但是戰車畢竟相對笨重,而且並非總能有充足的時間來佈置,因此厚重的大盾、強弓硬弩、超長的長槍,這些就成了梁軍的標準配備,用來應對魏軍的騎兵。

然而並不是有了這些武器裝備就萬事大吉,畢竟戰場上起決定作用的,還是士兵的勇氣、訓練、組織度等因素。

在面對發起叢集衝鋒的騎兵時,那排山倒海的氣勢足以讓任何人心生畏懼,即使是平時訓練有素計程車兵,也難免會膽怯,一旦士氣開始動搖,無可避免的會被衝得七零八落。

這也就是為什麼,幾乎沒有什麼步兵的陣型能夠獨自抵擋住騎兵衝鋒的原因。尤其對手還是策雷軍這種甲騎具裝,精銳中的精銳的重型騎兵。

李長鈞的說法非常正確,梁軍所有人都沒有料到策雷軍會出現在戰場,他們也確實體現了在戰場中摧枯拉朽的統治力。

但是魏軍同樣也有想不到的地方,在梁軍中,有對策雷軍相當瞭解的人存在。

陳慶之曾經非常詳細的向楊白華討教過魏軍騎兵的常用戰法、陣型、作戰習慣等等,策雷軍自然是重中之重,畢竟楊白華曾經就統領著這支部隊。

此時陳慶之將策雷軍的注意力主動吸引到自己這邊來,一是情勢所迫,不得不冒險一試;二是基於對策雷軍的瞭解,陳慶之覺得有機可乘。

而這個機會是什麼呢?

那就是持久力!

楊白華曾經對陳慶之分析北魏甲騎具裝的特點時,就專門提到過這點。

甲騎具裝的優點無需多言,披堅執銳,無堅不破,可以說是戰場上決定性的力量。

但是馬匹和騎士終究還是血肉之軀,雖然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但那厚重的盔甲和馬鎧,在提供堅實的防護的同時,重量也是不容小覷,無論對於騎士還是戰馬,都是不小的負擔。

因此,甲騎具裝的使用,一般都是在戰鬥的關鍵點,一鼓作氣,碾碎敵人。

李長鈞選擇讓策雷軍出擊的時機應該說沒有錯,策雷軍也可以說初步達到了出戰目的,衝散了兩陣的梁軍。但是梁軍的分散佈陣,也導致了在全軍完全崩潰之前,策雷軍就必須一陣接一陣的衝擊下去。

前兩陣的順利,讓李甲兒率領的這群策雷軍認定了梁軍根本就不堪一擊。連續兩陣突破下來,儘管他們已經注意到胯下的馬匹顯露出了一些疲態,甚至開始大口的喘息,但他們依舊發起了衝擊,他們已經完全不把梁軍放在眼裡,認定他們必然一觸即潰。

李甲兒他們依舊組成慣用的鋒矢陣型,朝著陳慶之他們的陣型埋頭衝殺過去。

他們的這種衝擊方式,陳慶之自然也是一清二楚——從一點突破,並迅速在敵人的陣線撕開缺口。

策雷軍如猛虎下山,殺氣騰騰。

陳慶之軍也做好準備,應對這群鋼鐵猛獸。

最前面依然是一排大盾,但這排大盾並不是依靠士兵來支撐的——陳慶之軍隊的大盾,在後面加裝了一根活動的支架,平時行軍時,支架收起來,士兵們依舊如普通大盾那樣拿著;但等列陣的時候,將支架撐起來,抵在地面,盾面微微向後傾斜,比起單純依靠士兵持盾,這樣可以抵抗數倍的衝擊力。

盾牌後面,也同樣是幾排長槍,只是這些長槍並不像普通的軍隊那樣,全部平平的端著,衝向前方,而是最前一排的長槍將槍尾抵在地面,持槍計程車兵坐下來,固定住槍尾,並抓牢槍桿,把槍尖朝向斜上方的位置;而槍尖距離地面的高度,陳慶之在徐晉的配合下,曾經親自測試過多次,確定了一個範圍。這樣的持槍,在面對甲騎具裝的時候,是有很大機會可以傷到沒有防護的馬腹的。

但這些僅僅只是將領所做出的安排,最為關鍵的,還是要士兵能將其執行下去。

尤其是第一排計程車兵,若沒有做好死的覺悟,在面對那滾滾而來的鐵蹄時,幾乎不可能保持不動。

策雷軍越來越近了!從地面傳匯出陣陣輕微的振顫,沿著腳底,貫穿了陳慶之軍中每個人的全身,所有人都情不自禁的摒住了呼吸,全神貫注的準備迎接那即將到來的驚天動地的衝擊!

陳思保肥胖的身軀抖得根本無法控制,胖乎乎的臉上全是汗水,臉上也是陣陣發青,雖然他處在陣型的中央,但他此刻卻無比想念那些輜重車,他寧可躲在車上的那些輜重裡,也不願在這陣中忍受煎熬。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