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女王的顧命大臣> 正文 第三十一章:淋尖踢斛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正文 第三十一章:淋尖踢斛 (1 / 2)

所謂收稅。今天的社會普遍確立了取之於民用於民的原則,今天各國的收稅普遍用於國防、治安、經濟建設等利於國計民生的地方。但是在家國不分的中世紀,稅收被君主用作私人使用的很多。比如修建耗資巨大的陵墓和宮殿,尤其漢唐厚葬之風引發大量盜掘者。昭王的父親開創了百年一遇 的太平天子時代,為了標榜天下大定,修建了前所未有的宮殿和巨大的陵墓。先王的陵墓是這個大晉王朝最大最豪華的陵墓。

這種社會背景之下,尤其賦稅之重,另百姓難以負擔,所以有時候不得不武裝徵收,其實和明搶沒多大區別了。

此外,以中國古代為例,有三種賦稅方式。

漢朝以前,正規的稅收是十分之一左右,當然了,春秋戰國時代為了打仗,秦朝為了秦始皇的各種工程,實際徵收要比這些多得多。

漢太祖劉邦繼位,休養生息,以田租定為十五分之一,其他幾種加一起最多翻倍。後來文帝繼位,再減一半。後來唐朝、宋朝、明朝、清朝都沿用了三十稅一的基本原則。當然實際操作中抬高另說。

還有就是曹操建立的屯田制——起點就是對半或者四六分成(國六民四),這個標準就高得嚇人了,一直實際沿用到隋朝。

而天下大亂的時候,各個勢力為了打仗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另外,宋朝的情況更特殊——為了維持龐大的官僚隊伍和龐大的禁軍,宋朝被朱熹諷刺歷代搜刮之術大宋都有。

昭王父子之前,各系宗室爭位百年,是亂世,民間負擔十分沉重。到了昭王的父親在位的中期,有感天下太平,這才把比例又降到了十分之一。

然而就是這個負擔也是比較沉重的。尤其遇到了昭王父子少子,給天下的信心不足,難以震懾宵小之徒,所以亂收錢的現象還是比較嚴重的。

這不,當著周聰這個上郡臨時一把手的面,已經答應不多收的稅吏們確實收斂了,但還是把最基本的一個撈錢方式保留了。

只見一個農戶把糧食倒進官方的糧具裡以後——按理說他交夠了——一個稅官突然大吼一聲,以百米衝刺的速度奔跑過去,突然踢了這個糧具一腳。

然後這個桶狀的器皿搖搖晃晃,灑出了一些糧食——最奇特的是沒倒,由立住了。

然後眾獄吏紛紛表示:“老頭,沒裝滿哦。”

那老漢苦著臉,只得繼續倒滿。 倒滿以後,稅吏們還是沒說話,因為還要再踹一次。

這個時候第二個要衝刺的被馬擋頭拉住了,然後馬擋頭過去說了一聲:“夠了。給他憑證。”

眾稅吏和差役們偷偷看了看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的周聰。

馬擋頭只好過去勸慰周聰:“周老弟(約定好的,不能漏了身份),這淋尖踢斛是千百年來來的常例。當然了,一家只能踢一次,如果弟兄們月錢被扣得多了只能多踢兩腳了。”

“還真是官吃飽了才能民吃飽啊。我不是不知道這踢一腳,只是沒想到……”

“沒想到當著您的面唄。聽說周老弟在工商部門也待過,收工商稅呢?”

“平時工商部門的吃飯也好,買賣也罷,一般不超過這個數的都不給錢。其他諸如隨手抓一把挺常見的。”

“這就是了,工商的是抓一把,抓多少銅錢錢算多少,和我們收糧的異曲同工罷了。”

“我理解,大家的月錢如果足發的話基本夠溫飽,可還是經常剋扣拖欠,不吃不拿皂吏差役們全都得餓死了。”

“我們也沒辦法,家裡雙親要奉養,老婆孩子要吃飯。當差就是混口飯吃,我們也不願意讓鄉親們討厭我們。”

“我明白,官可以異地調任,被人討厭了大不了拍拍屁股走人。可皂吏差役都是家門口當差,其實要是可以,大家也不願意被鄉親們戳脊梁骨。”

“所以,請上峰們理解我們當差的難處。您在郡府下一道命令,我們就得跑斷腿去做。”

“我也知道京裡王上要一個錢,到郡裡已經變成了十個錢,最後到你們手裡就得收一百個錢了。哈哈哈。”

“那我們這些小吏沒辦法,因為命令到我們手裡已經已經八十個錢了。”

“那是,算了。你們的月錢現在能發到多少?”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