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女王的顧命大臣> 正文 第二十六章:男人果然還是更喜歡權力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正文 第二十六章:男人果然還是更喜歡權力

很快,這件事就傳遍了京城裡的大街小巷。帝王嘛,身邊到哪裡都是一堆人,而揣摩帝王的心思又是這些政壇大佬的必備功課。

首先感受到不自在的就是隋釗珅。他得到訊息的時候正在“臨幸”一個花魁,最近的壓力比較大。“平準”嘛,平衡物價,關注民生。可是他這個人,賺錢很痛快,若是把白花花的銀子貼出去,他哪裡能痛快?再說了,公孫令公下了死命令——物價漲了,民生毀了,就讓隋釗珅到菜市場砍頭。而各大勢力剛好相反——什麼國計民生?只要不造反,韭菜該割兩刀還是要割兩刀的。

左右為難之際,打算到窯子裡找點樂子,沒想到大傢伙紛紛把機會讓給自己。渾渾噩噩之際用半價包了花魁,還覺得自己最近砍價水平見長了。待花酒喝完,牛皮吹過,大山侃足,夜深人靜開始吟詩作對地上鞋兩雙的時候。那花魁一句話讓他明白了過來:

“國舅爺別猴急啊,來點……”

“?”國舅爺可不是隨隨便便什麼人都能當得,得是王后的同胞兄弟才算數,得是帝王的親元舅才算數。要不然帝王后宮裡頭那麼多妃子,阿貓阿狗都要飛上天了。接過丹藥,準備往嘴裡送的時候,還是勸勸那花魁:“如煙,這國舅爺可不能亂說,並不是有姊妹在宮裡就能人五人六的了。把酒給我。對了,這平日裡不注意,不小心說漏了嘴,讓人家抓住把柄了可不好。”

那花魁把酒杯端過來,坐到他懷裡:“我的國舅爺啊。整個京城都傳遍了,王上留您的妹妹隨娘娘在寢宮呆了整三天。這可是王后娘娘駕崩(花魁也太沒文化了)以後,十年沒發生過的事。”

“那又怎麼樣?”嘴上漫不經心,吃藥喝酒,心裡早就樂翻了天,“只是一時的。王上臨幸誰,哪裡有那麼多可以揣摩的?好了我的美人,人生苦短咱們及時行樂吧。”直接把就比扔地上,一把抱起美人就開始胡天胡地了。也不知道是吃了丹藥,還是心情好,就連身經百戰的花魁都覺得他今天異常生猛。

第二天一大早,隋釗珅居然興奮得睡不著覺,早早地起來回去當差。花魁被他折騰一夜渾身跟散了架似得,現在正睡得迷迷糊糊,卻發現他起身要走,也不知道是嘴上說了一句,還是心裡說了一句:“男人果然還是更喜歡權力。”

當隋釗珅跟小孩子一樣興奮地走進了弘農府,全然沒覺得同僚們用怪異的眼神看著他。

“神馬東西!一個破落戶,一朝被君王臨幸,做小舅子的就尾巴上了天。”

“剛才從我身邊過,我可看著他脖子上的印了。指不定昨晚上到哪兒逛窯子了。”

“這等小人,不上摺子參他,當我們御史臺沒人了!”

“對,參他!”

昭王在寢宮安安生生歇了三天,那隨才人為人乖巧,並不主動打擾他。如果昭王還是當年的閒散王子,他到真願意就這麼好好養老。可誰讓他肩膀上是整個天下呢?所以第四天一大早,親了親小媳婦的額頭,說了句讓隨才人銘記終生的話:“朕終究是個忙於江山社稷的人。在你這裡休息的這幾天,朕很舒心。可朕還是得去操勞一下天下蒼生。等著我,六天一滿,我就回來。”

然後頭也不回的走了。後面大內官林芳過來:“隨才人,收拾一下吧。來日方長,陛下也很為難。”

“我明白。大內官客氣了。”

“陛下,公孫令公病了。”

“公孫令公病了?”昭王回過頭看了看林芳,“病了幾天了?怎麼沒早告訴我?”

“是昨天晚上的事。老奴看天兒晚了就打算大清早稟報的。”

“得。這可怎麼辦?朕歇了兩天整了,發生了什麼事朕可不知道啊。”

“……”

“說啊。”

“參隋釗珅的摺子有幾十個。”

“怎麼?朕不就臨幸了一個女人嗎?這幫傢伙就開始嘚瑟了?”

“不是的。隋郎中平日裡好去風化場所,被御史們給參了。”

“朕還以為多大的事呢。這個隋釗珅家裡不少錢吧,他不是還有個姘頭,好像是個大商人。”

“是蕭記綢緞行的。近幾年店鋪多了三成,聽說那個叫蕭琴的很有頭腦。”

“很有頭腦?這叫官商勾結吧。這小子腦子好使,就是不往正道上用。公孫甫讓他管平準,差事辦得怎麼樣了?”

“只聽說公孫令公下了死命令:如果物價飛漲民不聊生就砍他的頭。”

“該。平準平準,國計民生。”到了殿門口,聽到裡頭吵得挺熱鬧的,“先別進去,讓他們吵,吵累了再進去。十年了,終於可以痛痛快快吵一架了。”

十年了,公孫甫擔任中書令十年了,還沒人敢在他面前吵架鬥毆。而政治的利益分配收效之大,足以讓人做出任何事。今天的人們經常能聽到“議會打架”的新聞,其實在古代,一以貫之。

昭王是先王次子。本來滿朝文武都是喜歡仁厚的太子的,大家眼裡仁厚的太子將來會引領大家開創一個君臣共治的盛世。一個眾正盈朝的,名臣輩出的,環境寬鬆的盛世。據說有一夜先太子餓了,想吃點什麼,已經起身吩咐黃門去傳膳了,可小黃門還沒有出門,就被先太子叫住了。

然後嘛。《明孝太子逸事》,《聖人太子》,《明孝紀事》……當然,這些東西昭王看都不看——裡面都在隱射自己這個王弟滿腦子爭權奪利。

所以,當昭王登基以後的五年裡。朝臣張口閉口明孝太子如何,陛下如何。昭王累了,煩了,甚至想做個不孝子把江山扔了。直到遇見了公孫甫——一個能製得住群臣的人,一個讓群臣一個個現原形的人。在公孫甫的輔佐下,昭王學會了帝王術,學會了萬言不如一默,學會了一擊必中。

可惜,公孫甫和朕一樣,都老了。這江山該交給誰?誰把這整合江山、加強中央集權的事業進行下去呢?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