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薛仁貴與王玄策這樣的絕世狠人,雖然武力超絕,但畢竟壽元有限.萬一當真青黃不接,後繼無人,那大唐將何去何從?
這也是為什麼李世民要放李承乾、李泰出去修行的原因之一,畢竟他活著的時候,可以保證大慈恩寺以及三藏法師與大唐之間的親善關係,可當真等他龍馭賓天之後,究竟還是怎樣一個狀況,誰也說不清楚。
即便是御弟的品行值得信任,可萬一御弟將來有一天,也同大聖一樣去了混沌玄都城之中呢?
關鍵時候,那還得是自己人才能信的過。
而李世民最信任的人,也就是他的三個嫡親兒子了。
其餘的幾個兒子,可就完全沒有這樣的待遇,想要修行?
我看你們是想要造反。
即便是幾個庶出之中,最受寵的吳王李恪,都沒有這個待遇.但因為李承乾與李泰先後去朝,李恪作為如今長安之中最年長的皇子,自然也要承擔起自身的責任來,目前他是李治監國時的左膀右臂,李世民授開府儀同三司,官拜司空,加授太子太師。
就是想要利用宗室的力量,來對抗世家門閥。
而李恪,也是除李治之外,諸多皇子之中,最具才幹的,否則也不可能得到李世民喜愛與重用。甚至在李治年幼的時候,李世民都曾經動過立李恪為太子的念頭,但最後還是不了了之。
貞觀二十八年。
李世民退位,將皇帝正式傳給了李治,自居太上皇。
話雖如此,但整個大唐都知道,大唐真正的話事人,究竟是誰。
李治就這樣登上了皇位,一時誠惶誠恐,作為兒子的他,自然知道他的父皇為什麼會在這個時候將皇位交給自己
父親想要成就一番事業,但陽壽將盡,心有不甘之下,要“逆天改命”.他這個當兒子的,自然全力支援。
在父皇閉關這段時間,他決心要為父皇守好這大唐的天下,等父皇功成出關之際,便是率領大唐於整個三界揚威之時。
南洲已然一統,西洲也無戰事,東洲各國似乎尚且不知道李世民已經將目光對準了他們.
在李世民閉關修行之前,薛仁貴、王玄策以及袁天罡,他們三個分別得到了李世民的召見,等他們各自出宮之後,便直接分道揚鑣,且各自目的明確。
薛仁貴的重心,自然是放在軍中的;王玄策則是直接以大唐使者的身份,跑去了東洲,名義上是出使各國,實際上無非就是探聽情報;至於袁天罡,除卻在三界之中招攬奇人異士之外,也開始從各地挑選根骨不凡的孩童加入不良人,從小便開始修行,要培養出一批獨屬於大唐的修士。
對於李世民的行為,按說在法海得知之後,作為普渡眾生,慈悲為懷的三藏聖如來,他是應當要出言阻止的。
但法海並沒有這樣做,而其中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在法海看來,東洲的人族被宗門奴役太久了,也是時候該覺醒自我了。
而且還有一點,即便是李世民能夠在短短三五年之內,突破當前瓶頸.他也不認為以大唐現在的實力,能夠輕易攻入東洲。
李世民需要一個全力一搏的念頭,而東洲的人族,也需要有人將他們從麻木之中驚醒。
漢鍾離終究還是下界了。
引導八仙的歸位的任務,其實原本是鐵柺李的任務,但如今這個世界的發展狀況已然如此,況且漢鍾離對此也並無所知,便只能是盡心盡力完成自己職責。
兜率宮。
此前抽空下凡一遭的老君,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回到了天庭之上,這位大佬來往天界人間,自然不必遵循那些天庭的規矩,他下凡甚至都不走天門,故而也就沒有留下什麼行跡。
再加上他一向在兜率宮煉丹,尋常時候並不露面,故而除了玉帝等少數幾人之外,根本不知道他前些時候一直在凡間。
“老道才回來了,陛下就上門了。”老君看著面前的玉帝,甩了甩手中的拂塵,將桌面上擺著的丹藥,全都收斂在了自己的袖子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