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戩:...
神仙世界講求因果,而往往涉及到天道的事情,可謂是言出需必行。
故而楊戩這邊兒才瑤池剛開口,便已經有了感應。
“我只是才有一個想法。”楊戩一攤手,有些不解的看著玉帝,問道:“怎麼天道就好似等不及了一樣?”
玉帝沉默片刻,緩緩開口:“天道自盤古大神開天時便應運而生,至今已經無數歲月...然天道有缺,人神共補,或許他等你這一番話,早就望眼欲穿了罷。”
“秩序。”玉帝神情愈發嚴肅起來,“天道的另一重顯化就是秩序,而你此番若能將之補全,可謂功德無量。可你有沒有想過,若以如今的天規,你為司法天神時,則要靈便許多,可若種種律規誕生成文定冊,即便是你我二人,若遇似你母親之事,也再難尋轉圜...”
“錯即罰。”楊戩也給出了自己的回應:“所以定下律條之時,必須慎之又慎...或可尋一地試行,以觀後效,若當真可行,再正式頒佈。”
“你想的非常周到。”玉帝點點頭,“若非如此,否則那律條頒佈的時候,不說是錯的,即便是有些個漏洞在...也是白費功夫。”
“這事兒做起來可不容易。”
玉帝看向了楊戩。
二郎真君則從座位上站起來,振聲道:“楊戩修行以來,最不缺的就是恆心與決心;僥倖得道有成,眼見無數壽元,正該做些有用之事,此事既然上善天道,下惠眾生...楊戩義不容辭。”
玉帝看著楊戩,心說:恆心與決心也罷,朕真正佩服的,正是你這一聲義不容辭的擔當啊。
別說天庭眾神,即便是朕見了也自慚形穢。
佛門有個唐三藏;天庭有個楊二郎...這三界以後究竟是什麼樣子,玉帝也十分期待。
“只是...”楊戩說著便頓了頓,“此事艱難,楊戩一人計短,還需請些同道相助。成文之後,也當由陛下等六御共鑑。”
“此事朕放權給你,你挑人,朕下旨。”
......
三界眾生誰也不知道。
高在九天之上的玉帝與二郎真君,已經著手要往他們腦袋上“上枷鎖”了。
此事之艱難,並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楊戩也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難道他連愚公都不如麼?
只是他心中還有一個顧慮...愚公移山,是要將阻礙在他們腦袋上的大山搬開;而自己...很難說不是再對現有天規的加強。
便是事到如今,他也不清楚自己是天條的維護者,還是改革者了。
他準備去請教一下師父,此事幹系重大,楊戩認為自己的肩膀有點兒單薄,得多叫幾個人一起扛著...旁人自己也叫不來,叫來了跟自己也不一定是一條心。
除了師父玉鼎真人之外,便只有李天王、三藏法師等寥寥數位了。
至於哪吒與大聖之他們...還是別來湊這個熱鬧的好,來了也是幫倒忙。
至於別人,只能仰仗玉帝了。
瑤池之後,玉帝看著楊戩暫時給到自己的一部分名單,也確實有些棘手。
李天王最好指派,吩咐一聲就可以了。
三藏法師已經到了鳳仙郡,距離取經結束也就是一眨眼的事情,以他跟楊戩的交情,便是不用自己下旨,只要楊戩去請,必然不會推辭。
天庭中的神仙們,也都好說,如文曲星比干、雷府天尊聞仲....嗯?
怎麼還有申公豹?
太白金星與東華帝君也在名單上,不過楊戩特別標註了,等他們轉世輪迴,歷劫完成之後,再來真君神殿報道。
再有便是南海的觀音菩薩,以及在火雲洞中清修的管仲、荀子...
似這等人物,楊戩也標註了,若非必要不用他們來真君神殿,只在各自道場定律即可。
此外,還請了崑崙山陸吾神、北洲隱居的白澤等妖神。
只看著這些人物就頭疼,把他們匯聚到一起,別說是你的真君神殿,怕是朕的凌霄寶殿也得掀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