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為人又爽朗,身上有著東北漢子的那種直率,熱情。或許是因為對那片故土有著一份鄉愁,陶陶和他倒是能說上幾句話。
陶陶在南京的那幾日,他也常約陶陶一起出來。這人又是個風趣的,所以陶陶對他的印象極好。陶陶在南京的這幾日,參加的大大小小的宴會,他也都在。有一回,恰好趕上下雨,她的裙子長了一些,她又穿不慣高跟鞋,溼漉漉的地面,她不小心滑了一下,正好他在她的身邊,就扶了她一下。也不知道是被哪個有心的拍了去。
第二日,二人的緋聞就傳的南京城沸沸揚揚,索性是八卦小報並沒有爆出她的真實身份,只說是一身份特殊的神秘女子。
發生這件事情後,陶陶就十分煩心,本就是一場誤會,她也沒和誰打招呼,自己找上了那個報社,可人家根本就不吃她這一套,也是巧,這個空軍軍官也是找小報理論,二人就又碰上了。事情反倒是越抹越黑。
也不知道怎麼的就有傳聞說他為博紅顏一笑,不惜花重金買下那張照片。其實,哪是他買的,而是大哥怕影響不好,派人買回來的。
這件事,也成為她在南京最不想提的一件事了。
而這個軍官,後來因為航校的任務,被調回了筧橋。她也因為要回學校,事情就不了了之了。後來她回到學校還收到了他的來信,大概就是給她造成困擾很是抱歉。這也是後話了。
“母親的事兒,你就包在我的身上。”韻宜拉著陶陶的手輕聲說道。
陶陶從車窗外的景緻中抽回心神,她對著韻宜微微一笑,算是回應。
“出國的手續我來辦。”
“還有我。”允和也微笑著示意陶陶。
“你也有你忙的,元謙做了轄防局的局長,你的應酬也必定是要多了起來的。”
“哎呦......再忙還有你能有你忙嗎。這點事就放心吧。”
陶陶小聲的哦了一聲,對於兩個嫂子的熱情,她總是要回應的。
只是,元謙居然會答應做渝都的四縣的轄防局局長,這一點倒讓陶陶不可思議起來。起初她因為自己的事一直煩心著,也沒注意到他的反應,也是,這件事發生的時候他幾乎都沒有現身。雖然人在南京,但是幾乎也是見不到幾面的。
聽允和說,他一直忙於對一家輪船公司的收購,這些小事,又怎麼能讓他分心呢。
但是,她也能聽的出來,家裡人,尤其是永謙對於元謙出任渝都四縣轄防局局長一事是十分欣慰的。也能看看的出,他對渝都心裡的重視。
“這一次元謙能答應,永謙也是有所犧牲的。”韻宜看了眼陶陶,“你這兩位哥哥也怪有意思的。”
“是啊,要不他可不是那麼容易被說服的。”允和也是十分了解元謙的性子的。
至於永謙是如何說服元謙的,又或者答應了他甚麼條件,她們誰都沒有說。陶陶在輪船上還在想這件事,可到頭來也沒想出個所以然來。
人都會變的,正所謂時不我待,不管出於甚麼原因,元謙答應做了轄防局局長的事情,對他對民生,甚至是對渝都的四縣都是一件再正確不過的事情了。
當初在陳書濃的幫助下清剿了涪陵的匪患,但是並不徹底,也埋下了隱患,這一次有中央的命令,就連劉湘也得配合。所以,這裡又成為了他夢想的藍圖。
建鐵路,修煤礦,建織布廠,開運河、辦農場、建工廠、闢公園、修建體育場、改造舊城市,並在城鎮中設醫院、建立圖書館、博物館以及各種學校。他在四縣盡情的描繪一幅一幅畫卷。
元謙回到涪陵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接收了一家英國輪船公司,他的原則就是隻要願意出售的輪船,不論好壞,民生一律照價買下。願意與民生合併的,不論負債多少,民生一律幫他們還清債務,需要現金多少即交付多少,其餘的作為股本加入民生。賣船給民生或併入民生,所有船員一律轉入民生工作,不讓一個人失業。接收一條船,那條船就按民生的制度運轉。
最開始率先與民生合併的是福川公司,“福全輪”從此改名“民福”。當時民生提出營業方針:“聯合國輪,一致對外,避實就虛,各個擊破。
北涪的學校落成後,元謙又創辦了各種培訓班,培訓一批“有理想、有技能”的人才。組建了學生一、二隊。辦了少年義勇隊,這些人,都成為了北涪建設和民生公司的骨幹。
元謙的民生公司風生水起,他也漸漸的在渝都站穩腳跟,好多報社都對他大加讚賞。越來越忙的元謙自然是無暇顧及陶陶,即使常來上海,也是抽不出時間來看她的。但也總是帶一些渝都的特產給她。自南京一別後,陶陶就再也沒和他聯絡過,他和允和的事,她自是不敢問的,看到他能有這麼大的成就,她心裡也是十分高興的。
關於出國一事,一時也是沒有訊息,而她也沒有特意去問。只是在自己的軌道上獨自前行著。
孟瑞華去了渝都,還促成了民生和商務印書局的合作,也成為了一名志願者。偶爾的來信中,會和她說一些發生在涪陵的事情。
也會給她寄來幾張照片,如今的涪陵不可同日而語,因為元謙的關係,如今,不止村上修了路,就連電燈也裝上了,周邊的幾個村子,縣市,用的全都是合川電廠的裝置。
早前他就投資過,如今也算是小有回報了。聽說,最近又在主張修建嘉陵溫泉公園,這要是落成了,可真的是一件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大事。
看著身邊的人一個個的都在進步著,只有她在原地踏步,陶陶不禁心生憂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