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會無期,陳之和不相信裴元謙可以做到。就算是他想,他也不不會讓他如意......既然話已經說透了,他也完全不用再顧忌。
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他就算是想改變也被改變不了什麼,再提誰對不起誰也是枉然。畢竟,他已經做了壞人。
元謙和邵亦昭並未在南通久留,參加完張源的葬禮後,兩個人就趕回去了。就算時間再趕,元謙還是擠出時間拜訪了穆志雲。
這個與張源其名的老人,因為路途顛簸,身體吃不消,暫住在張家人安排的別院內。元謙和邵亦昭去拜訪的時候老人正在打針。
兩個人等了一會兒才進去。穆志雲見到他二人甚是欣慰。還特意下了床,精神也比之前好了許多。
“人老了......這身體啊,就由不得自己了。”
“您老啊,要好好的保重。”邵亦昭親自扶著他坐下。
“如今啊,我們都老了,這張老一走,我這也看明白了許多事。現在還得靠你們年輕人......元謙......”老人看了一眼元謙,“你有什麼打算?真的就打算在那地方待一輩子了?”他所認識的裴元謙不是那麼輕易被打倒的人。
“穆老,您和張老一直是我前行的榜樣。”
穆志雲安慰的點點頭,有他這句話,他就放心了。他沒有問元謙具體的打算,他也沒有說。但不論他選擇做什麼,最後一定都不會差。這是他所篤定和堅信的。
畢竟元謙曾和他一起工作了幾個月,那幾個月裡,可以說是他人生最為大放異彩的時刻。那一次的美國之行,以及影響力,是他至今提起都會覺得自豪的事情。
一場美國之行改變了幾個人的命運,陳家很會利用資源,這也是陳之和為什麼能那麼快的脫穎而出的原因。時下風頭最近的人就是陳之和。
而元謙和邵亦昭因為政治和多種因素,前途受挫,但人生就是這樣,誰都不會一帆風順,但看如何取捨,如何衝破。他期待著這個他曾寄予厚望的後輩早日走出陰霾.......
元謙回到渝都後就開始跑書店,買了很多書籍,等一系列文具用品。邵亦昭知道他的心思,也幫了忙。
回涪陵之前,元謙將自己的想法和邵亦昭提了。聽他要辦教育館,邵亦昭搖搖頭。
“我不是不贊成你辦教育事業,我也知道這一直是你的夢想。但是......元謙你的一身才華豈不是埋沒了?”
元謙別沒有解釋,而是說,“幫我在渝都留意下這種地方,有合適的,及時通知我。”
邵亦昭心不甘情不願的答應著。就像元謙現在做的事,他的善心是感人的,但是這個社會,連吃飽都成問題,普通百姓誰又會關注教育。
他的執拗,他也說不動,作為朋友,也只能是硬著頭皮支援......
元謙回到涪陵後,逐漸的忙碌了起來,山泉水如期的引到了村上。這一件事的成功,使得元謙在村民中的形象更加的高大起來。他說的話,村民們都支援。
為了讓孩子們有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在村民的幫助下元謙又在自家小院搭建了一件土坯房。算是正式的教室。
桌椅板凳,是既明和村上的木匠一起做的。教室正式建成的那一天,村長特意在村子裡邀請了元謙,熱鬧了一番。
元謙親自教授孩子們國語,數學,英文。既明和承宇抽空會有針對性教村上的成年人認字。
後來,元謙的學堂名聲傳的越來越遠,臨近好幾個村上的村民也都把孩子送到這裡。人越來越多,教室越來擠,元謙又有了新的想法。他要在幾個村子之間建一所學校。有了這個想法後,他就親自去和幾個村上的村長去談。起初並不是很順利,但經過他的多番遊說後,才算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學校在建的過程中,元謙意識到一個問題,他的教育事業要靠實業經濟來支撐。所以他又重新規劃了一番,最後他做了個決定,他要回上海......
陶陶從涪陵回來後,每天就開始數著日子過。不為別的,她想早日放暑假,好去找元謙。所以當收到承宇的來信後,她高興的連飯都沒顧上吃,拆開信封看到裡面的一張照片,如獲至寶一般。
那是元謙手捧著書正在授課的畫面,陶陶看著照片裡的人,不禁嘆息一聲,他又瘦了。黑色的長衫,一頭短髮,低著頭注意力全在書裡。這一刻,她真的好想他。
承宇說這是他偷拍的,二哥不知道,若是知道了肯定要沒收相機的。那部相機是她偷偷留給承宇的,目的就是希望他能拍幾張照片給她寄過來。
信的內容很短,說是元謙最近很忙,又多了很多學生。現在他正忙於擴建學校,和籌備師資力量。所以沒有時間給她寫信,要她體諒。
她怎麼能不體諒呢,他從來都是這樣的,一旦開始了某一件事勢必要全情投入的。一直都有一個教書夢想的,如今也算是實現了吧。雖然代價有點大,但是隻要他高興就好......
孟瑞華一進來就看到陶陶低著頭認真的看著什麼,她悄悄的站在背後“啊......”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