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經理用請求的眼神看向郭局長,郭局長說道:“田科長,我也明白你的難處,堅持原則是對的。不過,規則既然是人定的,也是可以變通的,特殊情況特殊處理嘛。我在這個單位幹了三十多年,也去過很多家企業。說實話,前些年,比信利公司條件差的企業也比比皆是,那個時候我們還是給他們辦了業務不是?只不過現在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相應的要求和標準也隨之提高了,國家需要設定一些准入的門檻。”
聽了這話,田之謙倒沒有反對,以前的事情他也瞭解一些,前些年法制不健全,執法者本身行為也不規範,行政許可法都是今年才出臺的。
郭局長接著說道:“楊偉應該知道,在我們新河縣,鄉鎮企業本來就少,每家都是當地重要的經濟命脈,能存活一家就可以改變很多農民的生活狀況。這家企業更是蓮花鄉當地黨委政府重點扶持發展的物件,他們廠裡僱傭大多數也是附近的村民,自從他們在廠裡上班後,收入可是比以前種地翻了好幾番。是吧,陳經理?”
陳經理像小雞啄米似地連連點頭:“對,對”。
“對於這種鄉鎮企業,據我瞭解,大部分的生產投資都是銀行的資金貸款。如果因為我們沒有給企業辦理相關證件,導致它無法生產產品,就把企業的現金流給斷了。資金斷了,工人的工資怎麼辦?”
陳經理插話道:“郭局長說的確實是真實情況,現在每天起來我想到的就是銀行的貸款怎麼還,工資怎麼發”。
田之謙聽了後,若有所思地說:“唉,鄉鎮企業確實先天條件不足,存在短板,享受不了國有企業的一些待遇。”
郭局長說道:“田科長,你看陳經理態度這麼真誠,一看就是老實經營的本分人。再說了,任何新生事物都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咱們也不能要求它一口氣就吃成個胖子啊。”
田之謙有些猶豫,“這個……”
見田之謙口風有些鬆動,郭局長接著說道:“國家在今年初出臺了專門支援“三農”的一號政策檔案,要求政府各部門服務涉農企業的發展需求。省廳、市局不是要求我們試行“一企一策”嗎?我想,我們也應該因地制宜,針對不同的物件,不同的發展條件,給予相應政策支援,而不是不加區分地“一刀切”。“一刀切”的做法才是對政策的誤讀。”
田之謙點了點頭。
郭局長又道:“不看僧面看佛面,怎麼樣,小老弟,我說了這麼多,你看在大哥的面子上,讓他先把證件辦下來,咱們接下來再慢慢完善,行不?”
田之謙呵呵笑了兩聲:“行,那就聽郭局的。”
“好,謝謝兄弟,今天晚上我請你喝酒。”
“不,哪能讓郭局請客,晚上我請客。”
陳經理在旁邊插話道:“兩位領導,你們都別爭了,今天晚上我都安排好了,你們改天再請行不?”
郭局長笑著說:“好啊,既然陳經理都安排妥當了,那就改天請兄弟吃飯。”
田之謙也不再推辭:“好,那郭局到江洲來,我來辦招待”。
肖劍在一旁默默地聽了郭局長這番滔滔不絕的言論,暗暗由衷地佩服。郭局長先陳述了歷史原因,又反映了企業的困難,還提到了國家最新的政策支援,聽起來既合情又合理,簡直是無懈可擊。
肖劍不禁感嘆道,薑還是老的辣。
這時,郭局長看著陳經理說道:“陳經理,你的情況,田科長已經同意幫忙解決了。你今天是不是也表個態,什麼時候能夠把田科長說的這些問題解決。”
陳經理拍了拍胸脯,說道:“好,田科長,我陳漢堂向你保證,年底之前一定把這些問題全部完善。”